2、禾祥步行街的不可替代性
大概2010年前后,廈門人逛街、購物不再去禾祥商圈,而去天虹、巴黎春天等百貨商場,坐電梯、逛專柜,從“掃街”變成了“掃柜”。尤其最近五年,逛街模式又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們拋棄了百貨,轉(zhuǎn)而去中華城、萬達、SM、磐基、JFC這些大型綜合性SHOPPING MALL,吸引人們的是更齊全、更高端的國際品牌和豐富的體驗式業(yè)態(tài),不僅可以逛街、購物,還可以吃飯、逛超市、看電影、美甲、買書、看藝術(shù)展、看表演,甚至可以帶孩子體驗海洋球、電玩和VR電影,幾乎不出一棟大樓,可以一站式滿足吃喝玩樂購多重需求。一切越變越好,可是,對于老廈門人來講,在寂靜時刻,還是懷念禾祥西的轉(zhuǎn)角店。
不知道“逛街”的概念是哪里來的,但感覺逛禾祥商圈的步行街真的是在逛“街”。拿禾祥西步行街來講,全長約1800米,寬不到20米,尺度很親人,過斑馬線僅需幾秒鐘,舒適安全,不會像百米寬的大馬路一樣讓人無所適從。——這是步行街才能給人的獨特體驗,從古至今。

但歷史的車輪總是向前,任何商業(yè)模式都難成永恒,一定有更新迭代的過程。事實上,步行街是最古老的商業(yè)模式,中國宋代的清明上河圖便是。從歷史的角度分析,步行街——百貨商場——綜合SHOPPING MALL——特色SOPPING MALL 是一個更新?lián)Q代的過程,這其中,有些商業(yè)模式能被完全取代,有些則可以被重新激活。
比如,SHOPPING MALL極可能完全取代百貨,而不能完全取代步行街。因為SHOPPING MALL完全覆蓋了百貨商場的建筑形態(tài)和功能,卻沒有完全覆蓋步行街的。從建筑形態(tài)、功能角度細談,街頭商業(yè)更適合將人作為主角,人的日?;顒釉诮诸^上演,能夠使城市從表象看來更有生機。還有非常重要的:人情味,由于小街道聚集了居民區(qū),固定的客流、富有粘性的消費,更有利于塑造親近的鄰里關(guān)系,使商業(yè)充滿情感溫度。
這與巴黎的街道很相似,尺度很小,店鋪活躍,人氣旺盛,鄰里和諧。街頭可以實現(xiàn)很多商場所不及的功能,比如便利店、特色小吃店、藥店等等,人們在街頭上進行的、頻繁的日常活動,如同城市表演。美國規(guī)劃大師簡·雅格布斯在《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一書中,把小街區(qū)的繁榮比喻為“街頭芭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