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3月2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洪恒亮/文 陶小莫/漫畫)有“干事”有“經理”,還有“合同”,面對“大額訂單”誘惑,張經理喜出望外,結果被騙走12.2萬元“采購款”。
昨日,廈門市反詐騙中心發(fā)布這樣一起“大單”騙局。與以往的采購騙局不同的是,這次騙子又有“創(chuàng)新”,不但更“專業(yè)”更“逼真”,而且“制作”出各種“正規(guī)”文件,又披上了“軍隊”的馬甲。
3月11日,廈門某廣告公司的運行總監(jiān)張經理的手機響了。接通后,對方自稱“某某部隊”干事“左建波”,稱自己的部隊需要制作一批不銹鋼宣傳欄,造價控制在30萬元左右。
面對如此大單,張先生喜出望外,于是很快就與“左干事”以27.9萬元商定價格,并約定3月18日簽合同。
3月16日,張先生再次收到“左干事”來電。“左干事”稱部隊現在“戰(zhàn)備演習”需要應急儲備,急需一批部隊指定的自熱米飯、罐頭,“左干事”希望張先生能代為采購,并承諾這筆采購款項會連同27.9萬元的宣傳欄費用于3月18日一起支付,并且發(fā)送指定“自熱飯盒廠家”的網址www.scyd-wsp.com給張先生。
張先生不疑有詐,通過登錄網站,與網站上預留的“自熱飯盒廠家”的銷售經理“劉建雄”取得聯系。“劉經理”告訴張先生,他們廠已經多次給“左干事”的部隊提供不少貨物,可是一直以來都是先付款再發(fā)貨。
在談妥具體采購物資的數量和單價后,“左干事”又發(fā)了一份新合同到張先生郵箱,并隨合同附上了該廠家的“營業(yè)執(zhí)照”、“承諾書”等,合同上還有公司蓋章。隨后,張先生立即聯系公司財務,分兩次將采購物資款項12.2萬元轉給“劉經理”。
3月18日,張先生的公司法人在簽署合同時發(fā)現合同的簽署單位不對,在與某部隊核實后,發(fā)現該部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后勤保障處”,也沒有“左干事”,更沒有什么“劉經理”,張先生此時才恍然大悟,立即報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