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
職業(yè)中介機構完成交易后要采集受聘者信息
《辦法》規(guī)定,流動人口信息采集的主管部門是公安機關,警方可委托社區(qū)服務機構履行流動人口信息的接收、核實等職責。同時,街道辦事處(鎮(zhèn)人民政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也應配合、協(xié)助公安機關做好本轄區(qū)內流動人口信息采集的相關工作。
那么,具體由誰來采集呢?根據(jù)《辦法》規(guī)定,按照居住和工作兩種類型,要求所對應的單位或個人對流動人口進行信息采集。
居住
類型
居住類按房屋屬性分九種類型:居民家、單位宿舍、出租屋、自購(建)房、學?;蚺嘤枡C構、賓旅館、醫(yī)療機構、宗教場所和救助站。
警方表示,這九種場所基本涵蓋了所有的房屋類型。這些房屋的所有者或經(jīng)營者,要對入住者負責采集。
“通俗的說,就是房子是誰出租誰受益誰留宿誰管理,就由誰來采集。”警方稱,“比如,有外地親友來你家借宿,即便你對他知根知底,也要采集他的信息。”
工作
類型
針對流動人口的工作類型,按照勞動關系進行采集。用人單位和流動人口建立或解除勞動關系時,用人單位要對其信息進行采集。
從事職業(yè)介紹的中介機構,在中介交易完成之后,對受聘流動人口的身份進行采集。
【報送】
信息報送6種途徑
最快的只需5分鐘
根據(jù)《辦法》規(guī)定,流動人口的信息采集完成后,還要報送給居住(住宿)或者工作所在地的派出所或社區(qū)服務機構。
“我們建議采集負責人通過‘廈門百姓’APP和‘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平臺這兩個途徑進行報送。”警方稱,只要按照軟件提醒操作,在手機上就可以完成,整個過程不用5分鐘。
報送途徑
到派出所或社區(qū)服務機構、登錄“互聯(lián)網(wǎng)+群防群治平臺”網(wǎng)站、下載“廈門百姓”APP、關注“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平臺、通過微信標準二維碼地址申報系統(tǒng)、登錄“福建省旅館業(yè)治安管理信息系統(tǒng)”。
【處罰】
未按規(guī)定報送
將按人數(shù)罰款
該采集的信息沒有報送,或是被采集人不配合,拒絕提供真實信息的,《辦法》都有相應的處罰規(guī)定。
如果采集負責人未在規(guī)定時限內按照規(guī)定內容報送流動人口信息,將按照未報送人數(shù),對其處以每人200元的處罰;采集責任人偽造流動人口信息或故意報送虛假流動人口信息的,處罰金額提高為每人500元。流動人口拒絕向信息采集責任人提供信息或提供虛假信息的,警方可對其處以500元的罰款。
在公安機關和社區(qū)服務機構抽查核實流動人口信息時,采集責任人、流動人口拒不配合的,將會面臨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罰款。
《辦法》還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流動人口信息應當依法予以保密,不得泄露、買賣、違法使用。一旦違反該規(guī)定,警方可按照被泄露、買賣、違法使用信息人數(shù)每人200元的標準對相應人員處以罰款,若涉嫌構成犯罪的,則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