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青春不迷惘
●老擷
人一輩子,最難忘的其實只有兩個階段,一個是童年,一個是青春期。我們的童年還沒過夠,一年初中沒上完就當農(nóng)民去了。這張照片拍攝于我們上山下鄉(xiāng)一年后的1970年春節(jié)(后排右四為作者),盡管照片已有些模糊,卻喚起了我對往事的回憶。
那年春節(jié),從小一起上學、一起打鬧的我們,挨家挨戶給長輩們拜年后,最后到鄭珠珠(前排左一)家集中。
鄭珠珠家是歸僑。上世紀50年代,歸國的華僑很多,其中一些華僑告別居住國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響應(yīng)號召漂洋過海回來建設(shè)祖國。政府為了解決他們的回國問題,特地從蘇聯(lián)租了一艘大船,船可坐幾千人。歸僑還帶了很多的家當:單車、床、衣柜等。珠珠的父親鄭叔叔從海外帶回來的一臺相機,是讓我們這群人最羨慕的玩意兒。
我們這群小伙伴的父輩在當時都已被停職,善良的鄭叔叔與慈祥的葉阿姨因是歸僑,家境在當時相對好些,對我們充滿憐愛之情。春節(jié)一看到這群孩子們,就將當時很稀罕卻是最好的東西拿出來款待我們,泡咖啡,取餅干,遞糖果。我們這群正在長身子骨的半大小子們感動得連聲道謝。
我們這群人大都多才多藝,買不起樂器,用吃過的鐵皮罐頭圓筒自制二胡也能拉得有板有眼。葉阿姨當時在百貨公司的樂器柜臺就職,三把練習小提琴剛到貨,小伙伴們一核計,決定買下,自娛自樂。記憶中一把大概要40元錢,我和大哥用一年生產(chǎn)隊分紅的錢還不夠,母親為我們支付了余款。
因為父輩的遭遇,我們的青春有幾分迷惘。記得那次鄭叔叔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一枝草,一點露”,告訴我們千萬不要揮霍自己的生命和青春,說以后的一個偶然,也許就能改變你們自己的命運。
那天,他陪著我們,拍下了這張照片。因為有了鄭叔叔的一席話,我們不再迷惘。
多少年過去了,對鄭叔叔的話我還記憶猶新。我們的青春走得太著急,似乎在那一瞬間就消逝了,但我們不斷拼命在夢想的道路上努力。盡管一路磕磕碰碰,所幸我們都能在風雨中挺身走過,到如今一路歡歌在夕陽的余暉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