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雞亭舊照。(盧志明 供圖)

雞母山舊照。(盧志明 供圖)
臺海網(wǎng)12月28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上周,本報報道了《丁酉年》特種郵票首發(fā)引發(fā)追捧,有人戲稱,這是雞年買“雞票”。
尤其有意思的是,今年中國郵政在全國范圍內(nèi)授予了54個“生肖原地郵局”,廈門“金雞亭”有幸獲選。報道見報后,不少讀者就來電,表達了對廈門和“雞”這個屬相之間關(guān)系的濃烈興趣。
記者帶著興趣一路探訪,發(fā)現(xiàn)廈門與“雞”字的緣分還真是不淺——從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提供的資料看,我市地名當中帶有“雞”的達20個,除了耳熟能詳?shù)慕痣u亭,還有很多您可能不知道的故事。
【盤點】
雞地名:
鼓浪嶼和集美
都有雞母山
記者從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方面了解到,廈門市總共有20個帶有“雞”字的地名。其中思明區(qū)7個,湖里區(qū)3個,海滄區(qū)4個,集美區(qū)4個,同安區(qū)2個——思明區(qū)當中與鼓浪嶼有關(guān)的就占據(jù)了3個。
在這些帶有“雞”字的山中,不少是因為山形像雞而得名。例如雞母山廈門就有兩座,分別位于鼓浪嶼西南部和集美后溪——都是由于其形似母雞,閩南語俗稱“雞母”而命名為雞母山。
除了山,帶有“雞”字的礁石也大多與形狀有關(guān)。位于廈門島西北側(cè)的雞母礁就是由于其形狀形似老母雞在窩里孵蛋,故名雞母礁。
在市民政局區(qū)劃地名處提供的地名中,還有不少包含生僻字——比如雞罱礁、雞罱山。記者發(fā)現(xiàn),這些帶有生僻字的地名大多是由閩南語讀音直接音譯成普通話而來。
資料顯示,罱讀“懶”音,意為捕鳥或撈水草、河泥的工具。位于集美后溪的雞罱山由于其山腰有形狀像雞籠的巖石,而閩南語將雞籠稱為“雞罱”,因此被稱為雞罱山;位于鼓浪嶼的雞罱礁的命名也與此同理。
除此之外,隘頭村圭母岫自然村并沒有帶有“雞”字,為何也被納入其中呢?本報資深地理編輯盧志明告訴記者,隨著歷史的演變,不少的地名都會雅化。隘頭村圭母岫自然村就因為其村后的形似母雞和小雞的天然小石群,閩南語稱為“雞母壽”,后雅化為“圭母岫”。
記者還注意到,這些地名的命名有些還與雞的某個部位有關(guān)。例如雞冠山,雞舌山,雞冠石等——位于廈門天竺山林場的雞冠山,由于其山底寬,山尖形似雞冠而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