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8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已經(jīng)一年有余。對于很多二孩家長而言,如何平衡兩個孩子的心理感受,成了困擾他們的一大難題。近日,記者采訪了多位二孩家長和心理專家,請他們談談大寶、二寶如何才能融洽相處。
【矛盾】
故事①
趁著爸媽不注意 對妹妹拳打腳踢
小燦(化名,下同)今年8歲,原本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這種感覺一直持續(xù)到去年妹妹降生。父母一直希望“兒女雙全”,前年底,得知政策放開,便趕緊懷了二孩。
好不容易得到個千金,又抱著“女兒要富養(yǎng)”的心態(tài),父母對妹妹疼愛有加。這讓小燦覺得,父母的關注和精力都轉(zhuǎn)移到了妹妹身上。以往,小燦每天都要跟媽媽一起睡,而且都要摸著媽媽的肚臍才能睡著。有了妹妹后,媽媽便讓他一個人睡,告訴他:“你長大了,當哥哥了,要學會照顧自己。”小燦覺得很失落,很難適應。
小燦把自己“受冷落”全都歸咎于妹妹。后來,小燦經(jīng)常跟妹妹“爭風吃醋”,父母給妹妹買了東西,一定要給他也買一份;父母對妹妹好,他便不開心。更嚴重的是,他經(jīng)常趁爸媽不注意,偷偷對妹妹拳打腳踢。有一次,媽媽無意中撞見,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嚴厲批評了他,并盡量避免他和妹妹單獨相處。
然而,小燦的行為越來越異常,他不再認真讀書,經(jīng)常說謊,不想上學,不想寫作業(yè),做錯事還經(jīng)常推卸責任。原本和睦的家庭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無奈之下,家長帶著小燦來到仙岳醫(yī)院求助。
該院兒童心理科主任吳為閣認為,小燦的異常行為屬于局限在家庭的品行障礙,主要是他覺得自己受到家長的冷落而產(chǎn)生了不平衡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系統(tǒng)的心理治療后,小燦的行為逐漸得到改善。
故事②
弟弟“待遇”好姐姐嫉妒又委屈
小拉今年18歲,她有一個8歲的弟弟。弟弟出生后,小拉明顯感覺父母對她的關注度降低,讓她心情很低落。“從上小學開始,我都是自己坐公交上學,但弟弟都是媽媽接送。”
小拉說,爸媽從小就告訴她,她是姐姐,要照顧弟弟。小拉坦言,有時會因為爸媽對弟弟疼愛更多而感到嫉妒。更讓她氣憤的是,她想買張演唱會的門票,都要自己攢零花錢,可弟弟只是開口要一款明星代言的價值不菲的耳機,爸爸立刻就買了。
小拉說,有次自己太難過了,偷偷“出走”,跑到爺爺奶奶家住,因為老人家對她的疼愛更多一些。后來,爺爺奶奶特地到家里,向小拉媽媽講述了孫女心里的委屈,媽媽這才察覺到。“我本來以為這樣會督促她更成熟一點,沒想到她內(nèi)心這么敏感。”
小拉的媽媽說,因為小拉和弟弟的年齡差距比較大,不單是個大姐姐,甚至可以當“小媽媽”了。至于小拉口中的偏心,她解釋:“以前家里條件還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事情沒辦法滿足她?,F(xiàn)在條件好了,我們也想提供更多好東西給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