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12月1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葉鵬/文 沈威/圖 通訊員 陳文章 林景恒)每次放學回家,14歲的小明就將書本攤在床沿,要么跪著,要么坐小凳上,認真地寫作業(yè)。沒有臺燈,屋里只有一盞18W的節(jié)能燈照明。
小明的家租住在蓮花二村蓉芳里的一間地下室。在這個僅5平方米大的家里,他和爸爸、姐姐一起生活著。
爸爸王魁軍是安徽人,在廈門生活了20年,現(xiàn)在靠撿廢品為生。
小明是個腦癱早產(chǎn)兒,右腳有點跛。14歲的他因為營養(yǎng)不良,身高只有1米4,體重60斤不到。
“晚飯最常吃的是泡面,熟得快,其它面條要煮很久,費電。”他們吃的散裝泡面一箱幾十塊錢,可以吃大半個月。加點大白菜,放點油和鹽,一家人就解決了一頓晚飯。雖然也想為兒子多補充點營養(yǎng),但微薄的收入實在支撐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