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啟蒙 “康樂隊”和父親是領路人
三哥鄧長富比鄧麗君大2歲,在童年與之相處中,并未發(fā)現(xiàn)鄧麗君有何過人的音樂天賦。
“她小時候只是對音樂課感興趣,也會在家跟著周璇、白光的歌哼哼唱唱。后來一個‘康樂隊’(類似于文工團)的長輩看她平時愛好唱歌,就用二胡給她伴奏,慢慢培養(yǎng)她的樂感,也教會了她一些基礎的樂理常識。”鄧長富說,當年8歲,居住在臺北蘆洲眷村的小鄧麗君,在這名啟蒙長輩的教導下,已經(jīng)開始懂得歌唱前先去領悟體會歌詞的情境與意涵,再去演繹,也因此,鄧麗君的每支歌的歌聲中都飽含深情。
另外,鄧麗君的父親也是她音樂之路早期的領路人之一。據(jù)鄧長富透露,由于鄧父會評劇,每早都要起來吊嗓子。于是,鄧父每天清早把正處于歌唱入門階段的小鄧麗君帶到河邊,跟著他一起吊嗓子,以培養(yǎng)小鄧麗君的丹田力量,日復一日,如此持續(xù)快3年,一直到鄧麗君十一二歲時。
“康樂隊”的樂理啟蒙和父親的強化教導,為鄧麗君接下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16歲時,鄧麗君在知名音樂制作人左宏元的推薦下,演唱了臺灣首部連續(xù)劇《晶晶》的主題曲,一炮而紅,就此走上了演藝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