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1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斷奶之路不好走,堅持才是王道。”國慶假期,簡女士每天都在微信朋友圈記錄兒子“麻薯”的斷奶過程。
斷奶,對于母乳媽媽們來說是一場“戰(zhàn)斗”,不僅要和孩子斗智斗勇,也是一場考驗意志力的“戰(zhàn)斗”。為了贏得這場“攻堅戰(zhàn)”,同時獲得多方“支援”,不少母乳媽媽選擇在精力較充沛的國慶假期給孩子斷奶。
記者戴懿
【案例】
家中4個老人輪流帶,轉移孩子注意力
小麻薯一周歲4個月,斷奶前每天兩次母乳,中午一次,晚上睡前一次。媽媽簡女士說,國慶假期天氣舒適,回漳州老家后,雙方父母都可以幫忙帶孩子,有人陪孩子玩可以轉移注意力,所以選擇在假期斷奶。
斷奶的時候,小簡白天也會帶著小麻薯玩,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會輪流幫忙帶,小麻薯哭鬧著要吃奶時,小簡就躲進隔壁房間里。晚上,她就讓小麻薯和奶奶睡。
相比小簡,小褚的斷奶之路更辛苦一些。小褚白天要上班,每天晚上兒子淵淵要起來吃兩三次母乳。因為睡眠不好,小褚體質不斷下降。斷奶過程中,淵淵白天都表現(xiàn)得很好,一點都不哭鬧,但晚上哭鬧得很厲害,一直不肯睡,半夜還反復醒來。堅持到第6日晚上,才總算不再哭鬧。
【說法】
建議至少提前一個月準備,要“溫柔的堅持”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高級催乳師培訓師謝婷婷說,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斷奶的方式也應該有所區(qū)別,因人而異。不過,大致可參考以下建議:
首先,斷奶要循序漸進。如果要斷奶,建議至少提前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做準備,包括孩子心理上的建設,和媽媽身體上的準備。
“斷奶時,先從最容易斷掉的那頓奶開始,用輔食或者配方奶替代,接著再來解決較難斷掉的那一頓,比如夜奶。給孩子一個過渡期,也給乳房一個過渡期,避免乳房嚴重漲痛,留下疾病隱患。”謝婷婷說。
其次,媽媽要明白,斷奶期間,孩子哭鬧是很正常的。同時,媽媽要“溫柔而堅定”地執(zhí)行下去,不要因孩子哭鬧就半途而廢。當孩子有情緒需要發(fā)泄時,安撫他陪伴他,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
斷奶避免3個誤區(qū)
1.斷奶期間,建議媽媽陪在孩子身邊,避免以母嬰隔離的方式斷奶,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一下子不見了,出現(xiàn)“徹夜哭鬧”“頻繁吃手”等缺乏安全感的表現(xiàn)。
2.避免在乳頭上涂抹紫藥水、紅藥水等方法斷奶。
3.避免到美容院等非專業(yè)母乳喂養(yǎng)機構或醫(yī)療機構去做回奶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