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軍醫(yī)院中留下的標語和漫畫。
狹窄的田間小道上只能容下一輛車行駛,每一次,迎面有車過來,采訪車都得倒退讓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兩邊的田地里。
我們,要去尋找一座民宅。之所以把這座民宅作為此次重返長征出發(fā)地寧化行的終點站,是因為這座民宅的“紅色”身份:它曾是陳塘紅軍第四醫(yī)院,1933年,原設于江西瑞金的紅軍第四醫(yī)院隨軍進駐此地,當?shù)厝擞H切地稱它為“紅軍醫(yī)院”。
不過,這個紅軍醫(yī)院,找起來并不容易。即使有當?shù)厝藥?,一行人還是錯過了入口。幸虧一位農民、一位卡車司機指路,我們才找到隱蔽在石壁鎮(zhèn)陳塘村大禾頭自然村田壟中的紅軍醫(yī)院舊址。
陳塘村黨支部書記張超群告訴記者,80多年前,這棟老宅上下兩層,到處都躺著傷員,人數(shù)超過200人,甚至連幽暗的走廊里,也布滿了病床,“病床不夠了,就拆下門板來。”
沿著木樓梯,爬上二樓,腳下的木板咯吱作響。張超群指著記者前腳剛走過的木板說,當年,從水茜、安遠、明溪、上杭、長汀運來的紅軍傷員都聚集此地,戰(zhàn)友們要抬著擔架在這樣的樓梯上來回數(shù)十次,護士們拿著紗布,提著馬燈在這條走廊上跟死神爭分奪秒。“傷勢稍微輕一點的,就在二樓,一樓躺著的,都是重傷的戰(zhàn)士。”張超群回憶,當?shù)乩先烁嬖V他,一開始,村民會用松木打造棺材,安葬重傷犧牲的紅軍,但犧牲的紅軍越來越多,到了后面,只能三五個人一起抬出,挖個大坑,一起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