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搶險利器“龍吸水”現(xiàn)場待命。
臺海網(wǎng)9月28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今天凌晨4點40分,今年第17號臺風“鲇魚”在泉州市惠安縣沿海登陸,中心附近最大風力達12級(33米/秒)。昨天上午,從靠近臺灣島開始,“鲇魚”就開始不走尋常路,一會兒南折,一會兒北跳。在臺灣島上逗留了8個小時后,昨晚10點,“鲇魚”才再次入海。其間,“鲇魚”風力逐漸減弱,十級風圈半徑從190公里減至150公里。
風力
強風在臺風的北側 廈門風力影響較小
昨天,不少市民已經(jīng)感受到,雖然同樣是朝閩南一帶襲來,但是“鲇魚”的風力比“莫蘭蒂”小了很多,一度風小雨柔。氣象專家分析,首先這與“鲇魚”在臺灣受到削弱有關;其次,“鲇魚”襲來時,冷空氣主體在北方。昨夜,在我省北側,冷空氣的氣壓場和臺風的氣壓場形成結合,氣壓梯度力增大,較強的風力在其北側。我市處于“鲇魚”的南側,因此影響較小。
市氣象臺今天6時30分發(fā)布臺風警報,預計“鲇魚”接下來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受其影響,崇武一帶沿海今天上午風力仍較強,最大風力可達10-11級、陣風12-13級,廈門沿海風力7-8級、陣風9級,下午逐漸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