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征收工作,難免會遇到一些委屈。有一次,白琤和其他同事在征收辦公點工作,有一名男子闖了進來,發(fā)脾氣、摔杯子,開水濺到了白琤的身上。原來,這名男子對房屋征收政策存在誤解。一開始,白琤被嚇到了,很快就讓自己平靜下來,溫言細語地對男子進行勸解。事后,男子意識到了自己的魯莽,主動登門道歉。
在征收過程中,白琤充當了“知心姐姐”的角色,居民遇到什么難題、家庭發(fā)生了什么矛盾,經常都去找她訴說。白琤到東坪社區(qū)當書記后,她還兼顧著濱中社區(qū)范圍內的房屋征收工作。很多社區(qū)的老居民、被征收戶見到白琤都會主動打招呼,逢年過節(jié),她也經常收到被征收戶的短信。“他們把我當朋友,還惦記著我,這讓我很感動。”

蔡翠珍:
能吃苦敢碰硬
征收工作“女漢子”沖鋒在前
人物名片:思明土地房屋遷建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
今年37歲的蔡翠珍,已經在征收一線工作了15年,軌道交通1號線(梧村段)征收,是她從業(yè)以來經歷過的最大項目。盡管身材嬌小,但在同事眼里,蔡翠珍卻是個“女漢子”。作為征收項目經理,她總是沖鋒在前,攻堅克難,不辭勞苦。
為期三個多月的商談階段,工作量巨大。白天,蔡翠珍和其他工作人員一起,同被征收戶商談、簽約,晚上,他們還要加班整理材料、進行匯總。作為最后一道把關人,蔡翠珍要對當天收上來的所有材料一一過目,前后審核了900多份。有的材料不齊全、缺了一張復印件,有的材料把補償費用算錯了,對于這些差錯,蔡翠珍總能敏感地發(fā)現(xiàn)并糾正。因為要做審核工作,蔡翠珍下班時間總比別人要晚,幾乎每天都忙到12點后才回家。
三輪商談過后,梧村段住宅戶的簽約率達到了96.34%,剩下的幾十戶,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智慧去攻堅。有一戶被征收戶,產權人居住在境外,并委托一個人幫他處理征收事宜。但是,這位受托人幾乎不來廈門,也不肯商談。工作組通過打聽,得知他在泉州有工廠,時不時會去泉州一趟。蔡翠珍和同事,前前后后去了至少7趟泉州。受托人對我國的法律和政策不是很理解,蔡翠珍就逐條給他解釋,最終,她的誠意和專業(yè)素養(yǎng)打動了這位受托人,簽約順利完成。一些被征收戶通過朋友關系,找到蔡翠珍,希望從中得到額外補償。“征收補償方案是依法制定的,一個標準做到底,誰來找都沒用,找到誰都一個樣。”蔡翠珍一口回絕,事實上,在軌道交通1號線征收過程中,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超標準補償。
征收工作攻堅階段,蔡翠珍從未生過病,但征收一結束,她馬上就病倒了。“其實,她的身體體質并不算好,都是靠一股韌勁在撐著。”蔡翠珍的同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