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少兒圖書館
親子活動暑假最密集,圖書館座位每天客滿
暑期是圖書館人流量的高峰期,也是“親子”類型活動的井噴時段。每天8點多就開始有讀者到館,9點過后來看書的就會多起來,這種狀態(tài)會一直持續(xù)到傍晚5點半左右。
暑假期間,每天圖書館的閱覽席、自習室座位都是客滿的。這個月以8月13日為例,單是四樓的“快樂周末”活動,包含親子沙畫制作、親子貼畫制作,限定4-7歲的小朋友與爸爸媽媽一起參加,就來了100多人。
據(jù)介紹,親子共讀的活動一直很受歡迎,家長通過微信預約報名,從國學經典誦讀,“手工達人”老師引導孩子們一起做“中國心信插”、小錢包、絲網花、軟陶等,還有一些新鮮“課題”——比如親子“電子書工坊”,是讓小讀者們和父母將自己的照片、故事進行數(shù)字化加工、編輯,制作成精美的電子書,將自己美好的童年記憶整理成冊,永久地珍藏、展示。
每個周末,許多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參加活動,體驗豐富多彩的閱讀實踐活動,這些公益性的專題閱讀實踐活動,期期火爆。
社區(qū)親子書店長頸鹿書房
藏書都是精心挑選的,三分之二適合孩子看
西浦路松柏二小的斜對面,也有一家以親子閱讀為主題的書店,名叫“長頸鹿書房”,定位為“以推廣親子閱讀為主的多元閱讀文化空間”,是附近社區(qū)的“親子熱點”。
書店的創(chuàng)辦者是三名教育背景不同的女性,分別是“70后長頸鹿媽媽Tina”“80后長頸鹿姐姐Emy”和“90后長頸鹿妹妹Vivian”。她們都熱愛閱讀,書房所有的藏書都經過她們精心挑選,認定為有品質的書,且風格多元包容,其中三分之二是繪本和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籍。
“我們希望推廣閱讀,倡導親子共讀。”創(chuàng)辦者表示,書房的活動包括小孩子的故事會,大孩子的英語角,青少年的職業(yè)初探體驗營等,還有媽媽讀書會和父母成長沙龍。每周六晚上9點,長頸鹿書房的官方微信群還會安排親子教育公益微課。
“長頸鹿一家”表示,很多讀者告訴她們,很久沒有這樣靜心讀書了。更讓她們覺得欣喜的,是看到父母帶著孩子一起來書房看書。還有很多素不相識的孩子,因為經常一起參加讀書會或者故事會而變成好朋友。
【聲音】
周末來這里活動
真正是親子互動
“書店離我家就幾分鐘,有小朋友喜歡看的書,環(huán)境舒服,大人要是忙可以在邊上干活,不忙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書讀。”家在嶼后南里的陳女士說,女兒上小學一年級,周末喜歡去社區(qū)親子閱讀空間,有時候她會帶著電腦陪女兒一起閱讀。
“周末我?guī)鹤右黄饋?,給他念書,這里很合適,書夠多,離家也近,氛圍好,真正做到了親子互動。”黃先生家住湖濱北路,他說,平時工作很忙,只有周末能陪5歲孩子,而豐富的圖書是親子互動最好的“工具”。除了社區(qū)書店,他也會帶孩子去外圖廈門書城兒童閱讀區(qū)。
【延伸】
全省首創(chuàng)的“故事媽媽”
走向全國成為示范項目
少兒圖書館的“故事媽媽”俱樂部成立于2011年10月,是福建省第一支面對社會公開招聘、服務小讀者的文化志愿者服務隊,也是福建省圖書館界第一支“故事媽媽”隊伍。
活動招募具有一定講演能力,富于愛心的學生家長,利用業(yè)余時間到學校、社區(qū)去給孩子們講故事,將親子閱讀的服務范圍從圖書館內延伸至社區(qū)、學校,指導家長親子閱讀。
市少兒圖書館8月份“故事媽媽”活動很豐富。據(jù)介紹,“故事媽媽”既有全職家庭主婦、公司老總,也有大學教授。圖書館還會對這些“故事媽媽”進行專業(yè)化培訓,定期邀請教師為“故事媽媽”授課,并積極組織“故事媽媽”外出學習,參加相關講座培訓,完善早期閱讀理論知識體系,組建高素質的親子閱讀服務志愿隊伍。
周末,“故事媽媽”親子閱讀實踐活動成了家長與孩子們親密閱讀的好時光,深受歡迎,并形成了品牌活動。2013年,《廈門少圖“故事媽媽”俱樂部》活動案例獲“2013全國少年兒童閱讀年——全國家庭親子閱讀推廣月活動”優(yōu)秀案例一等獎,并入選國家文化部2013年“文化志愿者服務年”示范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