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在臨床中發(fā)現,情緒過于激動可直接影響心臟,因情緒劇烈波動導致突發(fā)心臟病的病例越來越多,各年齡層患者幾乎都遇到過,絕大多數經搶救都轉危為安,像這名準大學生這么嚴重的尚未遇到。他說,當人在情緒過于激動時,會出現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血管過度痙攣等應激反應,導致應激性心臟損傷,其癥狀和表現往往類似于急性心肌梗死,造成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如果患者本來就患有冠心病等,可能會立刻誘發(fā)急性心梗。在世界杯、歐洲杯、股市暴跌等時,心內科門急診量都會明顯上升,這些患者多是應激性心臟損傷。
另一方面,他表示,也不排除這名準大學生患有某些先天性心臟病,平時可能不顯山露水,但當她過度激動時,就可能導致應激性心臟病發(fā)作,引發(fā)猝死。
此外,由于最近天氣炎熱,高溫天人體新陳代謝顯著加快,心臟的血流量增多,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心率加快,加重了心臟的負擔。此時也容易引發(fā)病毒性感染導致爆發(fā)性心肌炎,這也是年輕人猝死的常見原因之一。
長期不良情緒 也會引發(fā)“心梗”癥狀

肖國勝告訴記者,此前曾接診過一名30多歲女子,她與母親關系十分親密,母親離世后,她傷心欲絕,一時接受不了,無法走出悲痛。平常身體健康的她開始出現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瀕死感等心梗癥狀。市心血管病醫(yī)院除了采取相應救治措施,還請心理醫(yī)生對她進行了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她的情況有了明顯好轉。
近年來,“雙心醫(yī)學”的概念引起越來越多專家重視。事實上,心理和心臟是一對歡喜冤家。肖國勝指出,急性應激、長期不良情緒都可引起或加重心臟病。反過來,心臟病也會干擾患者的正常情緒。
他說,這名準大學生的悲劇也反映了加強青少年心理教育的重要性,應培養(yǎng)年輕人排解壓力、管理情緒的基本能力,多與人溝通,遇到事情請家人、朋友一起想辦法。在身體不適時及時咨詢醫(y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