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洲大蝸牛爬到輪渡一車站的站牌上。
臺海網(wǎng)7月5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臺風尼伯特未到,大蝸牛先動了起來。往年曾在海滄發(fā)現(xiàn)的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非洲大蝸牛重現(xiàn)街頭。今年,這種全球最大的蝸牛被發(fā)現(xiàn)的地點是廈門島內最繁華的地段:輪渡碼頭。
昨天凌晨,幾只巴掌大的蝸牛悄悄地從輪渡碼頭旁的綠化帶爬向人行道,這吸引了廈門大學幾名學生的注意,他們蹲下身子,掏出手機,拍下這種罕見外來入侵物種碩大的身影。
不僅啃食植物 也吃紙張肉類
“臺風天前后,最容易遇到這些家伙。”廈門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yè)的小陳撥開綠化帶中的植物枝葉,發(fā)現(xiàn)了許多這種大蝸牛,最大的一只足足有20厘米長。小陳說,沒錯,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非洲大蝸牛,它們最喜歡在下雨天及夜間出沒。
記者了解到,2013年,這種生物就曾入侵我市的海滄,不過,島內輪渡以往并未發(fā)現(xiàn)。專家介紹,非洲大蝸牛是我國公布的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系國家進出境二類檢疫性有害生物。
據(jù)介紹,這種蝸牛有著許多不為人知的“奇葩”特點。首先,它屬于雜食性動物,不僅啃食植物,也吃紙張、肉類等,有時連同伴尸體也不放過,饑餓時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生存能力極強。其次,這種蝸牛還是雌雄同體的生物,繁殖能力很強,異體交配可產卵300個。此外,它的壽命可長達9年。因此,這種生物一旦入侵,便難以消滅干凈。
進入島內現(xiàn)身繁華地段,是否意味著這一有害入侵物種已在我市大規(guī)模繁殖?專家推測,這至少說明該物種正在我市正常繁殖,而以其繁殖能力,若不加控制,很可能會逐步形成種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