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打午時水洗澡防長痱
湖內(nèi)新村鄭惠聰一家
劃龍舟、掛艾葉、吃粽子,這是全國各地端午節(jié)的普遍習(xí)俗,但老漳州人過端午節(jié)時,還有很多本土特色的活動。
今年75歲的鄭惠聰是土生土長的漳州人。每年端午節(jié),孩子和孫子們都會回到家里和老兩口團(tuán)聚過節(jié)。一大早,鄭惠聰?shù)膼廴藭绞袌錾腺I來鮮花、水果,祭拜水仙王(屈原),并在自家大門、房門的門楣上插艾葉。中午時分,鄭惠聰?shù)膼廴诉€會親自打鹵面,一家八口一起吃鹵面。
“以前家里過端午的節(jié)目內(nèi)容更加豐富。”鄭惠聰笑著說,以前住的老房子都有水井,中午時刻,太陽正直照射到水井中的水。這時,他們一家人會將井中的水打起來洗身子、洗臉、洗手腳。據(jù)說這種“午時水”可以避邪祛瘟,防止入夏生痱子,外出不會被蛇咬。(黃小英)
龍巖 艾葉熬水全家人洗澡
龍巖市新羅區(qū)龍騰路林先生一家
來自上杭的林先生在龍巖待了10多年,一家都是客家人。他告訴記者,龍巖地區(qū)有多個客家縣,每個地方的風(fēng)俗也不盡相同。比如,有些地方是五月初四過端午節(jié),而有些則是五月初五過節(jié)。他們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過節(jié)。
“我們客家人會提前準(zhǔn)備一些藥草,在端午節(jié)那天將藥草熬成汁,加入洗澡水中,每個人都要洗。”林先生笑著說,洗完后晚上都不會被蚊蟲叮咬。往年的端午節(jié),林先生家就是全家人聚在一起,準(zhǔn)備一桌好菜,擺上做好的粽子,熱熱鬧鬧吃頓團(tuán)圓飯。“在農(nóng)村的話會更熱鬧,兄弟幾個相互串門一天吃好幾餐。”林先生說。(廖燕妮)
泉州 她的端午節(jié)就是包粽子
鯉城區(qū)天后路許雪清一家
前天,在泉州鯉城區(qū)南門天后路的一條小巷內(nèi),記者見到了許雪清阿婆,她專門做“鮑魚粽”,在泉州小有名氣。
許雪清今年62歲,在這里生活了30多年,近年來每到端午節(jié)前都特別忙,因為她做的粽子好吃,鄰里和許多朋友紛紛慕名而來,有的更是早早地下了訂單。太忙了沒辦法,許雪清兒子的岳母以及兒媳全上陣,單這一兩天,每天就要包一兩百斤的糯米。按每斤米包5粒粽子計算,一天要包1000粒左右。
由于天氣炎熱,她們就直接在樓下一間寬敞的店面里操作,旁邊有幾口鋁鍋和高壓鍋,伴著“咝咝”的響聲正散發(fā)出白色的霧氣,粽香裊裊。幾個人圍坐在烘炒過的金黃色糯米旁邊,8種配料分別裝在不同的碗碟里,一雙雙巧手上下騰挪,不一會兒,一粒粽子就綁扎好了。
許雪清包鮑魚粽純屬偶然。大約10年前,她選了些配料精加工后將粽子做好,想留著端午節(jié)吃,沒想到,剛做好就被鄰居紛紛給“讓”走了。大家都說她做的粽子好吃,后來越來越多的人找她“讓”粽子。
(萬代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