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發(fā)現(xiàn),在金榜路附近,有不少居民小區(qū),同時,也聚集了大量房產中介門店,500米的直線距離內,至少有20家,有的房產中介之間就只隔一個店面,還有兩家門店,同屬于一個品牌,相距不到200米。記者以買房者的身份暗訪了幾家中介門店,發(fā)現(xiàn)同一個小區(qū)的同一套房源,幾乎每家中介都同時掛出來賣。
B、拉客戶
帶客戶看房“一日游” 中介接送還管飯
在思北路口一家房產中介門店,記者見到店門口打出了“新房一日游”的廣告,就進店咨詢。工作人員說,這個“一日游”活動是前往海滄新陽某小區(qū)看房,只要在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的營業(yè)時間內,客戶隨時來到門店就可以出發(fā),中介工作人員會幫忙叫一輛的士送顧客前往看房,回程也是一樣,車費由中介支付,并由一名工作人員全程陪同。“只要在營業(yè)時間內,基本上顧客隨時要看房,我們都可以出發(fā)。”工作人員說:“顧客人數(shù)不多,我們就會叫的士專門接送,如果周末看房的人多,會組團前往,用大巴接送。”
到達小區(qū)后,在售樓部有一個專門的接待處,負責接待“新房一日游”的顧客。售樓部也有一名工作人員為“一日游”顧客講解小區(qū)的基本情況,并拿出相關材料供顧客翻閱,到了飯點,房產中介還為“一日游”顧客提供午餐。
而為了吸引客戶,有的中介還打起了“價格戰(zhàn)”。目前,中介傭金費率一般為2.5%,有的中介則表示,可以打5折,甚至只收1%。盡管從某種程度上,中介之間的競爭,對買房者或許可以帶來一定的好處,但這令一些業(yè)內人士感到擔憂。“無序競爭,相互壓價,可能會引發(fā)行業(yè)混亂,最終使得中介服務專業(yè)水平下降,買賣雙方都可能受害。”市房地產中介協(xié)會一位相關負責人說。
C、拼市場
大中介不斷擴張 小中介夾縫圖存
記者此前從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獲得的數(shù)據,目前,全市共有房產中介2000多家,而在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備案并通過年審的,目前只有500多家。為何兩個數(shù)據會有“偏差”?市國土資源與房產管理局市場處張副處長解釋說,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有的公司,如物業(yè)公司、房地產開發(fā)商、甚至家電公司等,在注冊時也會將房地產中介服務“順便”寫入營業(yè)范圍,但這些公司實際上并未從事這項業(yè)務,也并沒有房產中介門店,因而不需要到土房局審批;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中介機構,擁有一兩百家分支機構(分店),但在土房局只需審批一次,擁有一本證書之后,再開設或關閉分店,屬于其機構內部的事,不需再到土房局審批。
今年1月至3月17日,全市新增212家房產中介門店,其中,57%為房產中介的分支機構,也就是分店。不少大型房產中介機構的門店數(shù)都達到了50家以上,甚至上百家。去年,鏈家一口氣在廈門開了50多家門店,今年,鏈家的門店數(shù)也在不斷擴張,據內部人士透露,目前,鏈家還有20多家門店在裝修準備開業(yè)。而鏈家強勢進入廈門市場,攪動了市場格局,讓不少中介都感到“壓力山大”。而在本地深耕多年的麥田房產,今年的門店擴張幅度也達到了20%以上,目前實體門店達到80多家。一些小型中介則直接加盟到大中介,抱團發(fā)展。21世紀不動產就吸引了不少中介加盟,目前也有70多家的門店規(guī)模。
中介為什么要“廣撒網”?21世紀不動產廈門區(qū)域總經理沈文禮認為,一方面,門店多,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更多的客戶;另一方面,門店之間的資源可以得到整合,信息共享,互通有無,提高交易效率,形成規(guī)模優(yōu)勢。
盡管一些小型中介在競爭中被淘汰,被吞并,但是,也有不少中介堅持單店發(fā)展模式,依靠既有的人脈積淀,深耕社區(qū),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呂厝福隆國際一家小型中介門店的負責人說,他們在一個區(qū)域營業(yè)久了,和小區(qū)物業(yè)、保安、居民的關系都比較好,形成了一些老客戶,掌握的附近房源也比較充足,甚至有不少獨家房源,照樣可以生存下去,而不用依附大型中介。
“這一輪房產中介開店熱潮過后,接下來,市場可能會經歷一次洗牌,即所謂的優(yōu)勝劣汰,能堅持下來的,或許就能夠長期立足于市場。”業(yè)內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