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帶著全家人為丈夫掃墓
時間:9時08分 地點:后山頂烈士陵園

阿婆整理花圈。(本報記者 黃曉波 攝)
昨日上午剛過9點,一位滿頭白發(fā)的阿婆,帶著一家二十多人踏入后山頂烈士陵園。
阿婆徑直上前,跪在墓碑前,專注地擺好花束、點蠟燭上香,隨即雙手合十,口中喃喃自語。然后,家族成員逐一上前祭掃。
阿婆的丈夫當(dāng)年曾是駐扎大嶝島的一名解放軍戰(zhàn)士,后來因公殉職,以烈士身份安葬在這里。從此以往,每年清明,阿婆都會帶著孩子來掃墓,一次也沒有中斷過。漸漸地,幾個孩子都長大、結(jié)婚、生子,開枝散葉,人丁興旺,小家庭也發(fā)展到如今二十來人的大家族。
半小時后,祭掃完畢,一家人離開陵園。來時“領(lǐng)頭”的阿婆,此刻卻默默跟在了最后。踏出陵園大門那一刻,阿婆驀地轉(zhuǎn)身走回陵園,再一次對著墓碑雙手合十,表情凝重,喃喃自語。
那喃喃隱約,是阿婆用閩南話在輕聲囑咐丈夫:“要在那邊,好好的”。
小伙子連續(xù)十年為烈士獻花
時間:11時02分 地點:兌山烈士陵園
市民陳強園把自己當(dāng)作烈士的“老朋友”。昨日,他手捧鮮花,輕輕放在紀念碑下。時鐘的指針已經(jīng)劃過11點,陽光將陰影驅(qū)趕到山坡的深處,高大的松柏和鳳凰樹隨風(fēng)輕擺,溫柔地迎接這個“老朋友”的到來。
他沉默、凝視,低下頭,鞠了三個躬。
十年前,當(dāng)陳強園第一次踏足兌山烈士陵園,還是一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伙,在這附近工作。就是從那時候起,他每一年的清明都會過來,送上一束花,和烈士說上幾句話。十年光陰流轉(zhuǎn),換了工作,住進島內(nèi),他一直沒忘了這里。
這一次來,陳強園不光是要為烈士送上鮮花,他還想告訴他們一個喜訊,“我望著前面的紀念碑,在心里和他們說,‘我要結(jié)婚了,謝謝你們’?!?/P>
“這次來得有點晚,希望烈士們不會介意?!标悘妶@擦著汗,臉上現(xiàn)出了歉意。嗯,“老朋友們”應(yīng)該不會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