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文忠因央視《百家講壇》而名聲大震。(本報記者 姚凡 攝)
  精彩語錄 
   ●鼓浪嶼的洋樓都取了中國名,反倒是現(xiàn)在的中國人,連名字都不會取了,再土的樓都要取洋名——再偏僻的地方,也有香格里拉、紐約大道、普羅旺斯,法國名不夠取了,就開始取西班牙名。
●今天中國的貧富差距,并不是數(shù)量級——不是你一個月賺500萬元,我賺5000元的差距,而是“穿越式”的。
●哪有人滿世界地問“你幸福嗎?”,這簡直就是“缺什么,找什么”,就如同一把抓住你,頂在墻壁上,撓你胳肢窩,然后問:你癢嗎?
臺海網(wǎng)(微博)12月1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消息,比起三十年前,現(xiàn)在大部分中國人“又有錢、又安全、又自由多了”,為什么還是感覺不幸福呢?知名文化學者、國學大師季羨林入室弟子、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昨日在廈門說,原因在于我們過去三十年犯了個邏輯性錯誤,把經(jīng)濟當成目的,把傳統(tǒng)文化給丟了。
錢文忠昨日應邀在“廈大EMBA鼓浪名家講壇”發(fā)表《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價值》演講。這位因央視《百家講壇》而名聲大震的教授,嘲諷了央視節(jié)目《你幸福嗎》,認為這正是中國人不幸福的標志——“缺什么,找什么”。
  談廈門之行 
   鼓浪嶼看房自嘲“配不上”
昨天上午7:13,錢文忠在新浪微博發(fā)了條微博:“紅日藍天,碧海清風,廈門,這座城市的早晨如此靜好,我們真應該好好呵護,讓她遠離塵埃喧囂?!?點,他現(xiàn)身廈大科藝中心的講壇,一開口便說,廈門是他最喜歡的城市,“沒有之一”。
他更主動爆料,自己11月27日就“潛入廈門”,此行目的是召集一幫親友到鼓浪嶼找房子,準備下半輩子在鼓浪嶼找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不過,這事似乎沒辦成,“自己配不上”,因此“心情很復雜”。
錢文忠感慨說,鼓浪嶼的洋樓都取了中國名,反倒是現(xiàn)在的中國人,連名字都不會取了,再土的樓都要取洋名——再偏僻的地方,也有香格里拉、紐約大道、普羅旺斯,法國名不夠取了,就開始取西班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