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20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記者 龔冉) “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古時候有守夜人打更,吆喝聲隨著梆子聲一起飄蕩在夜里;如今廈門已經(jīng)連續(xù)26天沒有下雨了,空氣干燥,濕度很小,用電用火不當即可引發(fā)火災(zāi),這句吆喝聲還正當時。
平均濕度沒有高過50%
廈門的上一次有效降水發(fā)生在9月24日,且雨量不大,也就是剛剛滋潤了一下地面罷了。26天過去了,鷺島一直沒有迎來有效降水。
雖說秋季臺風也屢見不鮮,但在上月至本月期間生成的兩個臺風,由于路徑離廈門較遠,連它的外圍云系都無法給廈門帶來雨水,加上冷空氣頻繁南下,且威力不俗,所以廈門天氣一直處在降溫—回暖—再降溫—再回暖的循環(huán)之中,氣溫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緩慢降低,暖濕氣流勢微,幾乎不能和冷空氣抗衡形成對流天氣,自然也是無雨了。近一段時間以來,廈門的空氣平均濕度基本沒有高過50%。
秋冬季一直都較干燥
事實上,廈門的秋冬季長年來說都是比較干燥的。10月至第二年2月為秋冬少雨干燥季節(jié),每月雨量一般為30毫米—80毫米,最少的月份可能滴雨不下。常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10月—12月份最低,只有69%-70%。
從常年來看,廈門10月—12月的降水量很低,10月平均降水量為47.2毫米,11月份和12月份則只有33毫米和32毫米。廈門全年降水量一般在1376毫微米左右,而2012年開春至今,廈門總降水量只有930毫米,已經(jīng)比常年偏少了。不過由于秋冬季干旱的標準是連續(xù)31天—50天無雨才算輕旱,因此廈門現(xiàn)在頂多只能算是非常干燥的日子。
用電用火要格外小心
在這樣的天氣里,用電和用火都要格外注意,因為火險等級一直是最高等的4級,即“高度危險,易燃燒,易蔓延”,同時“嚴禁野外用火”。
對于普通公眾來說,要保證電器有足夠散熱條件,不要在電視、空調(diào)、電腦、冰箱等周圍放置衣物、書籍等可燃物品;在離開家門前關(guān)閉電吹風、電磁爐等器具;使用液化氣和燃氣灶具時,要保持良好的通風環(huán)境;如遇家用電器或線路著火,要先切斷電源,不可直接用水潑滅,以防觸電或電器爆炸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