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9月1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通訊員 思法/文 楊希/漫畫)絕版摩托三次遭撞擊,陷入理賠拉鋸,車主如何維權索賠?近日,思明區(qū)法院發(fā)布這樣一起案件。
2024年夏天,摩托車愛好者小劉視若珍寶的一輛絕版摩托車連續(xù)三次遭遇撞擊,車身嚴重受損,一場圍繞車輛維修費用的保險理賠拉鋸戰(zhàn)就此拉開。“事故過去這么久,我的摩托車被撞得不成樣子,他們一分不賠,現在還要我讓步?不可能!”小劉介紹,這款摩托車早已停產,配件稀缺,維修成本不低。慶幸的是,他此前已為愛車購買保險,原以為能通過保險減輕損失,可申請理賠時,他與保險公司卻在維修金額上產生巨大分歧,對抗情緒濃烈。“小劉現在還在騎這個車呢,看著也沒多嚴重,按我們評估,維修費用最多也就幾萬元。”保險公司方面不以為然,給出了萬元級別的定損金額。“那可是已經絕版的摩托車!”小劉反駁道,“我駕駛過20 多臺摩托車,車壞沒壞一上手就知道,現在這車直線行駛能力、轉向能力都直線下降,受損很嚴重!玩摩托車的都知道,這種車得去品牌特約店修,幾萬塊根本不夠!”
為支撐自己的主張,小劉自行委托鑒定機構對維修費用進行評估,結果顯示需近19萬元。他據此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由于雙方各執(zhí)一詞,分歧難以調和,在保險公司的申請下,案件啟動司法鑒定程序,試圖以專業(yè)結論破解爭議。然而,鑒定過程一波三折,雙方依舊劍拔弩張,對提交的鑒定材料真實性、鑒定機構選擇、鑒定標準確定等問題均存在分歧。為推進鑒定順利進行,相關方先后召集雙方召開了不下5次質證會議。
經過多輪溝通引導,司法鑒定最終完成,得出的維修費用與小劉要求的金額相差不大。這為后續(xù)爭議化解奠定了基礎。
隨后,法官通過已建立的“調解聯(lián)絡人機制”,直接與保險公司具有調解決策權的主管取得聯(lián)系,逐一分析法律依據、類案參考和調解方案,明確調解方案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同時,還出具了《調解建議函》,詳細分析訴訟風險。
最終,保險公司認可了調解方案,雙方簽署調解協(xié)議。一個月后,保險公司全額履行付款義務,這起持續(xù)許久的絕版摩托車保險理賠糾紛終于畫上圓滿句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