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5月9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余健平/文 沈威/圖 通訊員 喻柏菲)5月8日上午,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建設現(xiàn)場,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澆筑,標志著高99米的空管塔臺與3萬平方米空管業(yè)務區(qū)順利實現(xiàn)“雙封頂”,即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空管工程項目實現(xiàn)全面封頂。
高99米的空管塔臺,如擎天柱一般拔地而起,這個高度比現(xiàn)役的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空管塔臺高出31米,此處也將成為廈門翔安國際機場的最高地標。
“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為單跑道機場,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則為多跑道機場,機坪活動區(qū)更廣,需要有更廣闊的視野瞭望,對塔臺的高度有更高的要求。”民航廈門空管站副站長(主持工作)李智介紹,空管塔臺是機場“鷹眼”,360度無死角俯瞰整個機場,承載著守護航空安全的重任。除此之外,廈門高崎國際機場采用的是一類儀表著陸系統(tǒng),它對于起降天氣的標準要求是比較高的。今后,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將采用的是三類的儀表著陸系統(tǒng),可以在更低的能見度、更低的云高條件下,保證飛機安全起降。同時,在地面,廈門翔安國際機場也采用了高級的地面引導和控制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引導航空器從著陸以后滑到停機位,提高地面運行的安全和效率。
這座塔臺由21層塔臺與5層裙房組成,屬典型瀕海高聳建筑,結構與幕墻空間關系復雜,施工需抵抗強風,工期緊、任務重。
為突破瓶頸,建設團隊引入國內(nèi)首例智能造塔機——結構裝修一體化可升降整體式鋼平臺。該平臺總重約600噸,集成模架提升、混凝土布料、安全防護等功能模塊,以“主體+幕墻”一體化施工理念,實現(xiàn)單層施工效率提升40%以上,整個工期壓縮近30天。
據(jù)悉,空管塔臺土建工程預計在今年9月份竣工,接下來再進行工藝的安裝、設備的調試以及校飛的保障任務,廈門空管站將有序推進各項工序,確保2026年年底跟機場同步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