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10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陳婧琳/文 受訪者供圖)一次偶然的駐足觀看沙灘排球比賽,成為了他們命運交匯的起點。“請問您這個電動輪椅是在哪里買的?”在沙灘旁看比賽的張玲主動笑著上前詢問劉清遠。劉清遠回憶道,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詢問,更像是一個溫暖的邀請,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照進了他寂寥的生命,讓兩顆原本陌生的心開始靠近。
在劉清遠23歲那年,他因脊髓腫瘤高度截癱,從此與輪椅相伴,把自己關(guān)在家里與外界隔絕了10年。在張玲13歲那年,她因病導(dǎo)致脊髓損傷,開始了輪椅上的生活。
“在遇到她之前,談戀愛這件事情我是想都不敢想的。”劉清遠說,認識之后,他們經(jīng)?;ハ喾窒砩钪械南才罚?ldquo;真正確定關(guān)系在一起是在2008年的七夕,當(dāng)時我買了一大束花跑去找她,那時候擔(dān)心被路人議論,特地找了個人少的地方,把花送給她”?;貞浧饎傇谝黄鸬那酀瓡r光,兩人不約而同相視一笑。
2013年,兩人攜手步入婚姻。“當(dāng)時家人最開始是比較反對的,認為我們兩人一起生活會面臨更多困難。”面對家人的質(zhì)疑與擔(dān)憂,他們選擇用行動來證明。第一步就是“走出家門”,他們加入了殘障人士的“大家庭”,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殘障人士一起走南闖北。張玲說:“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我最大的收獲是變得更樂觀和自信。在互相交流中,我也收獲了很多生活經(jīng)驗。”
他們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是在湖南,挑戰(zhàn)的是5公里距離。劉清遠回憶:“當(dāng)時現(xiàn)場有很多跟我們一樣的‘輪椅跑者’,我們一起用雙手劃動輪椅,雖然很辛苦,手臂很酸,但整個過程都非常熱血澎湃。”人生的第一場馬拉松,他們用雙手“跑”出了自信。
帶著不服輸?shù)膭?,他們繼續(xù)挑戰(zhàn)10公里、20公里,甚至全程馬拉松。2022年,他們第一次共同參加廈門馬拉松全程項目。劉清遠說:“當(dāng)時手都磨破皮了,輪椅的一個螺絲還半路壞掉,但看到那么多跑者、觀眾都給我加油打氣,那股勁一下子就上來了,當(dāng)時想著,一定要撐到終點。”當(dāng)拿到那塊獎牌時,一切辛苦和努力都化作了“值得”,和千萬個用雙腳奔跑的跑者一樣,這塊獎牌對于他們來說,象征著榮耀感和成就感。
2016年,劉清遠和朋友謝啟明共同創(chuàng)辦了廈門中途之家,目前,兩人都是中途之家的同儕教練。近些年,他們幫助了上百位“輪椅族”學(xué)習(xí)生活技能、重建生活信心。在劉清遠和張玲的心中,身體障礙從未成為阻礙他們追求幸福的絆腳石。相反,他們一直堅信:內(nèi)心有愛,才能點燃生活;綻放自信,才能擁抱精彩。未來,他們將繼續(xù)以雙手為翼,繼續(xù)翱翔于人生的馬拉松征途之上,用雙手“跑”出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