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2月23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捷 曾藝軒 通訊員 洪恒亮) 小心,別把“學費”交給騙子!開學季,騙子們蠢蠢欲動,他們精心設局,花樣繁多,目的只有一個——騙錢!而且,騙子盯上的不單單是學生,還有家長。
昨日,廈門警方為此發(fā)布緊急預警,并通過梳理寒假期間典型案例,揭秘騙術(shù),提醒廣大家長學生在開學季要提防幾類常見騙術(shù)。
典型案例 初一學生怕“涉案”,被騙掃碼轉(zhuǎn)賬1萬
2024年2月5日晚上,廈門一名初一學生張同學在某短視頻平臺上收到一條信息,對方自稱是民警,稱接到舉報,張同學之前在玩一款手機游戲時存在詐騙其他玩家的行為,需要張同學配合調(diào)查。對方還發(fā)來了自己的警官證。想到自己之前確實有玩“民警”口中說的游戲,又看到自己從未見過的警官證,張同學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處理,正巧自己上高中的姐姐在自己身邊,張同學就求助姐姐了。“民警”稱,如果張同學要證明自己未存在違法犯罪行為,需到指定的網(wǎng)購平臺購買價值1萬元的指定商品,方可解除涉案嫌疑。
可是,在得知張同學手機并未開通支付功能后,“民警”直接表示自己可以代替張同學購買商品,只要張同學使用父母的手機掃描二維碼轉(zhuǎn)賬即可。
于是,害怕“涉案”的張同學和姐姐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拿起媽媽的手機,在騙子的恐嚇威脅下,分3次掃碼轉(zhuǎn)賬,合計被騙1萬元。不久后,家長發(fā)現(xiàn)了此事,趕緊撥打110報警。
目前,該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騙術(shù)揭秘 詐騙“4步驟”,這樣套路你!
騙子冒充警察以威脅、恐嚇的文字內(nèi)容誘騙未成年人進行轉(zhuǎn)賬,這種新型詐騙手段無疑對未成年人成長有極惡劣的影響。警方分析,此類騙術(shù)的大致套路如下:
第一步:取得受害者信任。騙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受害人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碼、住址、電話等個人隱私信息,從而獲取受害者初步信任。
第二步:震懾。騙子會通過嚴肅謹慎的語氣,強勢震懾并控制受害人,使受害人一步步進入騙子的陷阱圈。
第三步:恐嚇。騙子通過出示偽造的通緝令、拘捕令,增加騙局“真實性”,讓受害者徹底相信自己卷入一個涉嫌犯罪案件,會因此坐牢,以致因為內(nèi)心恐懼而對騙子深信不疑。
第四步:轉(zhuǎn)賬。騙子聲稱要資金調(diào)查,并利用受害人想盡快自證清白的心理,誘騙受害人轉(zhuǎn)賬。等轉(zhuǎn)賬到“國家安全賬號”后,騙局便“大功告成”。
警方提醒
這份開學季防騙指南請查收
廈門市打擊治理電信網(wǎng)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提醒,往年在開學季,騙子會以“機票退改簽”“假冒老師”及發(fā)送“查看成績單”詐騙短信對家長和學生實施詐騙。如在“機票退改簽”騙局中,騙子以“航班、列車因故障等被取消,辦理退改簽可獲得賠償’為借口,誘導學生點擊虛假網(wǎng)址,要求提供驗證碼等信息,盜取學生銀行卡資金。
而在冒充老師的騙局中,騙子假冒老師進入班級群,將頭像和昵稱換成與老師的一致,發(fā)布通知掃二維碼收取班費、材料費等各種費用。
廈門警方提醒廣大家長和學生,在開學季到來時,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鏈接,不掃描不明二維碼,更不要向陌生賬號轉(zhuǎn)賬匯款,有疑問可以及時與老師或其他學生家長進行核實,一旦被騙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