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大樓效果圖
臺海網11月28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今天上午,市檔案館及城建檔案館技術業(yè)務用房項目主體工程順利封頂,預計2022年可以建成投用。屆時,將能滿足市檔案館和市城市建設檔案館未來近40年的檔案保存需求。
提升管理
所有檔案入庫前都接受嚴格消毒并整理
據市檔案館項目負責人介紹,市檔案館是我市的國家綜合檔案館,保存有市級機關、團體、企事業(yè)單位和其他組織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類檔案,市城建檔案館則是收集和管理我市城鄉(xiāng)建設檔案的專門檔案館,都是我市重要的檔案工作機構。
現代的檔案館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文化事業(yè)機構,應當具有檔案安全保管基地、檔案利用服務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政府信息公開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體”的功能。為改善檔案保管條件、推動檔案工作發(fā)展,于2012年經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在島外興建新的檔案館大樓。項目主體今年3月6日正式動工,比原定工期提前兩個月封頂。
新檔案館的21層主樓全部作為檔案安全保管的庫房,總面積達3.5萬平方米,配備先進的消防設施和恒溫恒濕空調系統,所有檔案入庫前都將接受嚴格的消毒并進行專門的整理,確保檔案的安全,并在此基礎上為市民提供優(yōu)質的利用服務。
拓展服務
舉辦不同主題展覽 定期更新內容
檔案的數字化、電子化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不僅要實現在線接收檔案,最終還要實現在線利用檔案。目前的市檔案館和市城建檔案館受到場地和技術條件的限制,市民查閱檔案有諸多不便。新檔案館大樓投用后,除了有各類檔案業(yè)務技術用房,還有寬敞明亮的對外服務用房專供市民查閱檔案。據透露,未來還將開放部分檔案,讓市民在家也可以通過電腦查閱利用。
舉辦展覽是開展檔案利用服務的重要形式,更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重要職責。新檔案館大樓極大地改善了檔案展覽條件,僅市檔案館就有大小展廳6個。
新館啟用后,將打造成廈門旅游名片,通過舉辦不同主題的展覽、定期更新內容,讓更多人了解廈門、愛上廈門。此外,新館的學術報告廳和多功能廳也將不定期舉辦講座和學術報告,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未來地鐵三號線開通后可直達檔案館新大樓,市民可以在檔案館查檔案、看展覽、聽講座等,檔案館也將充分利用新館的條件,發(fā)揮公共文化事業(yè)機構的功能,給市民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鏈 接】
市檔案館及城建檔案館技術業(yè)務用房項目
該項目由原市檔案館項目和市城建檔案館項目合并生成,位于翔安南路與翔安大道交叉口東南側,由一棟21層塔樓及5層裙樓組成,包括檔案庫房、對外服務用房、檔案業(yè)務和技術用房、辦公室用房、停車庫等。
該項目為我市重點工程項目,是我市首批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全國僅五個試點城市),也是我市建設工程歸檔資料電子化試點項目,設計方案獲福建省“第十四屆優(yōu)秀建筑創(chuàng)作獎”二等獎,在代建考評、雙隨機抽查、第三方評估和揚塵考評中均成績優(yōu)異。(記者 龔小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