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9月22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道 近期,廈門交警部門持續(xù)推動路口斑馬線升級改造,已在全市18個路口斑馬線處增設了非機動車道,讓這些被人民日報實名點贊的網紅斑馬線,不斷助力提升非機動車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引導市民綠色、健康出行。在前期路口改造推廣過程中,廈門交警不斷跟蹤改造成效積累經驗,近期選取金尚路枋湖南路口開展進一步的精準化與精細化交通設計,通過增設非機動車駐足等待區(qū),較好解決行人和非機動車混合等待的問題,更好地實現該路口機動車、非機動車與行人各行其道的良好秩序,大大提升了該路口非機動車出行的安全性、舒適性。
一、金尚路枋湖南路口問題分析
金尚路枋湖南路口是島內重要的主次干道信號燈控制交叉路口,路口周邊行政辦公、居住、商業(yè)區(qū)域密集,高峰期該路口道路交通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路口駐足等紅燈的空間不足,非機動車與行人混合等待于人行道上,非機動車侵占人行道及外側綠化。由于此類過街設施的先天不足,當綠燈放行時,非機動車和行人難以快速分流,從而互相干擾。
二是路口機動車右轉彎空間半徑偏大,易造成右轉機動車通行速度偏快,對非機動車與行人過街安全造成一定隱患。
三是行人及非機動車過街距離長,過街效率不高。該路口是典型的以服務機動車為主的交通組織設計,特別是金尚路雙向8車道+主輔綠化分隔帶,過街距離長,行人和非機動車通過斑馬線時間長,增加了安全風險,降低了通行效率。
二、改造亮點
針對上述問題,交警部門結合前期斑馬線的提升改造經驗,秉承“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摒棄此處原本道路設計和交通組織傾向于機動車交通服務的傳統(tǒng)思路,提高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的參考比重,進一步采取優(yōu)化設計。
(一)采取小轉彎半徑設計,利用節(jié)余的路口空間增設非機動車紅燈等待區(qū)。通過壓縮轉彎半徑(暨路緣石轉彎半徑),在路口道路空間(圖示中黃色弧形區(qū)域)設置為非機動車紅燈等待區(qū),并在等待區(qū)增加隔離護欄(圖示中紫色弧形),讓非機動車與行人等待區(qū)分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