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流程】

把玻璃和陶瓷投入專用垃圾桶或者藍色可回收桶。

玻璃和陶瓷單獨收集、轉運至處理場地。

玻璃和陶瓷被放上傳送帶。

工作人員操作儀器。

機械粉碎玻璃和陶瓷。

玻璃和陶瓷粉碎成細骨料和細粉。
臺海網5月16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大家注意啦,以后丟棄玻璃、陶瓷時,要單獨分類。日前,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發(fā)布進一步做好玻璃、陶瓷單獨收運的通知,要求各區(qū)做好對玻璃、陶瓷的單獨收集和轉運,收集容器(可回收物桶)和專用車輛等需使用玻璃、陶瓷專用標志。玻璃和陶瓷單獨回收后,可通過特定設備粉碎,成為建筑材料。此舉將助力垃圾減量,實現(xiàn)精細化垃圾分類,提升垃圾回收率。
熔化玻璃陶瓷效率低,“化整為零”新技術應運而生
不少“70后”“80后”都會記得,小時候家里會把啤酒瓶、醬油瓶等玻璃瓶賣給廢品收購站。不過,近年來,街邊的廢品收購站漸漸少了,廢舊玻璃瓶罐也因為回收價值低,變得不“吃香”了。處理這些廢舊瓶罐就只能用傳統(tǒng)的方法放進焚燒爐,但是這種方法不僅處理成本高,而且費時費力,處理效果還不好。
市環(huán)衛(wèi)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燒一噸玻璃、陶瓷垃圾的成本要100多元。玻璃和陶瓷無法燃燒,經高溫熔化只能重新凝結成體積較小的塊狀爐渣,對比之前的重量并沒有減少,塊狀爐渣的處理也很不方便。換句話說,花了那么大成本燒這些垃圾,結果重量還不減少。
近年來,市垃圾分類管理中心聯(lián)合壘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廢舊玻璃陶瓷綜合利用研究》的科研攻關。經過數(shù)月科研攻關后,一種“化整為零”的新技術應運而生:用專業(yè)設備將廢舊玻璃和陶瓷粉碎篩選后,制成再生建筑材料。壘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林添興介紹:“經過半年多的科研試驗,利用廢舊玻璃、陶瓷粉碎生成的再生建筑材料,被證明可以用在一些市政產品上,如路面磚、路緣石、井蓋等,以及墻體材料,如加氣磚、蒸壓磚、混凝土砌塊等。”
日處理能力達200噸,但4月進場總量只有28噸
在海滄一家建材廠內,一臺大型專業(yè)制砂設備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著”回收的玻璃和陶瓷,原本堅硬的玻璃、陶瓷不到10分鐘就被粉碎成顆粒狀,再由傳送帶運出來?,F(xiàn)場工作人員介紹,制砂設備經過改造后,能將廢舊玻璃、陶瓷粉碎成河砂顆粒大小的細骨料和細粉,可有不同用途。細骨料可以替代一部分河砂或機制砂,用于制造各類磚體材料;玻璃粉可以代替一部分石粉,用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上,從而實現(xiàn)固體廢棄物的再生利用,節(jié)約資源,減少固廢垃圾的排放和對環(huán)境的污染。
據了解,海滄這家建材廠每天能處理廢舊玻璃、陶瓷200噸,但是4月份的進場總量只有約28噸。建材廠相關負責人說,建材廠的處理能力和實際處理量相差較大,主要是因為全市廢舊玻璃、陶瓷垃圾的收運總量不大。廈門市經過長時間垃圾分類宣傳,不少市民已經有了“四分類”習慣,但是更精細的分類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目前,企業(yè)正在積極與相關部門聯(lián)系,進一步宣傳垃圾分類知識,改變居民的分類習慣。相信以后的處理量會越來越大。
【小貼士】
如果沒有專用垃圾桶 玻璃陶瓷可投藍色桶
市民在分類垃圾時,可以把廢舊玻璃、陶瓷分出來,投入貼有相應標識的回收桶內。如果所在小區(qū)暫時沒有設置這類垃圾桶,可以投入藍色的可回收物桶內,由保潔員或環(huán)衛(wèi)工人再分揀。需要注意的是,廢棄的電燈泡、燈管等雖然含有玻璃,但是屬于有害垃圾,不能投入玻璃陶瓷回收桶中。
玻璃陶瓷回收企業(yè)技術人員提醒,市民最好能將玻璃、陶瓷與其他物質分離,如瓶內液體或固體殘留物倒干凈,塑料或金屬瓶蓋擰下來,瓶身紙質標簽撕下來等。
(文/圖 記者 肖家豪 通訊員 林時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