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13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文 陳巧思/圖) 蠟狀“怪石”浮在海面上,散發(fā)出奇異的腥臭味,用火點燃,馬上變成油脂狀……上周末,廈門市民陶先生一家人到海邊散步,拾得一塊拳頭大小、味道腥臭的東西。經(jīng)鑒定,這竟是一塊罕見的龍涎香!
意外撿到“又臭又軟”怪石
昨日,市民陶先生向導報記者介紹,上周一,他和妻子帶著小孩去會展附近沙灘玩耍。
當天下午2點,沙灘上人并不多,陶先生瞅見沙灘上有一個成人拳頭大小的異物,由于沾了點淤泥,呈灰褐色,撿起來一看、一聞,味道非常怪異,又腥又臭。于是他隨手一丟。沒想到“石頭”被浪潮一沖,居然漂浮起來。出于好奇,陶先生將這塊“石頭”打撈上岸。

▲陶先生撿到的“黃金便便”
仔細端詳,“石頭”呈蠟狀,白色中帶一些黑色雜質,重量很輕,用點力,很容易將“石頭”掰下碎片。陶先生用手機拍下照片,發(fā)到微信朋友圈,分享這塊“能浮在海面,又臭又軟的‘怪石’”。
他的同事田先生看后,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與一種著名香料龍涎香十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