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地鐵時代加速
春節(jié)前,廈門北站和廈門地鐵來了一次“跨界合作”:乘客乘坐動車高鐵抵達廈門北站后,從北出站口下到地鐵站臺,可免去安檢即可乘坐地鐵。這個便民舉措,也與大數據有關——《2018年廈門市交通大數據報告》顯示,地鐵開通一年多來,廈門北站的日均客運量約為0.98萬人次,排在全市各個站點中的前三甲,因此,實現鐵路和地鐵的無縫換乘,是實實在在的便民。
那么,邁入軌道交通時代后,廈門市民對地鐵接受程度如何?大數據顯示,2018年1月,地鐵日均客流量為9.3萬人次,12月增長到13.7萬人次,增幅達47.31%。
這樣的增幅背后,也有大數據的“智囊”相助:根據統計,軌道交通1號線熱門站點的前五強分別是鎮(zhèn)海路站、烏石浦站、廈門北站、中山公園站和呂厝站。“為了發(fā)揮地鐵大運量的優(yōu)勢、緩解出行難、提高公交出行率,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們對109條線路進行優(yōu)化,其中半數以上是圍繞著地鐵進行的。”廈門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當然,縱觀2018年公共交通大數據,地鐵還是“小老弟”——去年,常規(guī)公交日均客運量190.2萬人次,快速公交(BRT)日均客運量26.85萬人次,地鐵日均客運量11.33萬人次。但是,隨著地鐵網絡的不斷發(fā)展,廈門市公共交通運輸結構將發(fā)生深刻變化,交通運輸部門仍將利用大數據,持續(xù)改善公共交通服務能力。
“當前,廈門公交集團正從大數據中總結出乘客出行習慣,比如,哪些道路上的客流量最大,哪些站點之間的潮汐現象最明顯。”該負責人說,“基于這些數據,廈門公交運行將更為科學、智能,實現降本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