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2月21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沈華鈴/文 常海軍/圖)每天,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游客和市民,乘坐廈門輪渡公司的船舶來往鼓浪嶼和廈門島之間,而有這樣一個人,四十年來,默默守護著這條航線,為市民和游客安全保駕護航。他,就是廈門輪渡有限公司的老船長林偉強。

▲林偉強
改革開放四十年,從開著木頭船,到如今助航設(shè)備齊全、舒適寬敞的鋼??痛?,從載著鼓浪嶼的居民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林偉強在這個崗位上見證著輪渡的變化,也見證著廈門的發(fā)展。
行船40年,一年365天,全年無休,林偉強從18歲的青澀水手成長為資深老船長,雙手長滿厚厚的老繭,雙鬢早已花白,但他無怨無悔,只要有需要,他還會一直守護下去。
1 從水手到船長 一干就是40年
雙手掌舵,集中注意力,目視前方,將船上的乘客安全送到對岸,每天十幾個來回,往返于輪渡碼頭與鼓浪嶼之間,對于林偉強來說,早已是家常便飯。
為了方便市民游客,除了特殊天氣停航,廈門輪渡不論游客航線還是市民航線都是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一線員工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周末,只能輪休。作為渡輪船長,每天,林偉強都會早早上船,為開船做好準備。而結(jié)束一天的航行,收船之后,他還要留下來護船,維護設(shè)備設(shè)施,保證第二天的安全航行。
想成為一名船長,并不容易。1978年,正是改革開放那一年,18歲的林偉強進入廈門輪渡公司工作,成為一名水手。在船上磨煉四五年后,他跟著師傅學(xué)習(xí),開始掌舵,駕駛船舶多年后才考了船長。“開船不像開車,海上的情況十分復(fù)雜,天氣難以預(yù)料,要考慮天氣、潮汐、水流等問題,對船長的要求很嚴格。從水手到船長,順順利利地也要十年,要一點一點積累經(jīng)驗,還要不停學(xué)習(xí)、考證。”林偉強說。
他還依稀記得自己第一次開船的樣子,那時候都是木船,設(shè)備十分簡陋,駕駛室只有一個方向盤、一個羅經(jīng)。濃霧一來,能見度不超過50米,等于閉著眼睛開船,掉個頭就可能翻船,林偉強說,這種情況下,就要憑經(jīng)驗和判斷來保障安全。而如今,廈鼓航線有各種船型,能夠滿足不同的需求,設(shè)備越來越好,駕駛條件越來越好,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不斷提高。“現(xiàn)在有雷達、AIS等助航設(shè)備,有了空調(diào),變化非常大。”林偉強感慨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