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深遠
樣板工程具里程碑意義 島內外聯(lián)動共享成果
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從島內到島外的出行時間,島內與島外不論是空間還是心理上的距離都大大縮短
先行先試,大膽創(chuàng)新。廈門的BRT系統(tǒng)同傳統(tǒng)的BRT相比有重大改進,創(chuàng)下三個“全國第一”:第一個多種形式組合的BRT,第一個架設高架橋的BRT,第一個一次成網的BRT。修建這樣一條有著諸多首創(chuàng)的工程,完全沒有經驗可以借鑒,這對當時的建設者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
譬如說,在橋墩上架梁,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現場澆筑工藝,不僅施工時間長,噪音、粉塵污染較大,而且需要占用較大面積的道路進行施工,嚴重影響交通。為了最大限度減少對市民的影響,施工采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工藝,比如在廈禾路及蓮前路路段采用預制節(jié)段拼裝法施工,車站及半徑較小的曲線段采用現澆梁的形式,主要的交叉路口則采用鋼箱梁形式。
BRT的成功建設具有里程碑意義,為全國各地城市實施“公交優(yōu)先”戰(zhàn)略,建設新型快速公交系統(tǒng)工程提供成功典范,充分體現了特區(qū)先行先試和窗口示范作用。
BRT建設的意義不僅僅局限于暢通工程,還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的交通結構、通行效率,對整座城市發(fā)展空間的拓展、功能結構的調整、中心城區(qū)的經濟活力提升、人居環(huán)境的改善、新區(qū)域綜合開發(f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BRT線路把島內經濟發(fā)達區(qū)域與島外的同安、集美連接起來,特別是將同安老城區(qū)、同安工業(yè)集中區(qū)、環(huán)東海域、廈門北站與島內更加緊密地連接起來,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從島內到島外的出行時間,島內與島外不論是空間還是心理上的距離都大大縮短。
土生土長的廈門人有本島情結,甚至有過“寧要島內一張床,不要島外一間房”的說法。為什么呢?交通不便是原因之一。而現在,住在島外、工作在島內,對廈門人來說,已經不存在任何空間上的障礙。從更深層面上說,BRT建設還具有促進跨島發(fā)展、島內外居民共享廈門建設成果的深遠意義。
【項目名片】
廈門BRT
廈門BRT獲評“廈門最受歡迎的公交線路”。截至目前,6條BRT線路總營運里程168公里,投入車輛超過250臺,日均客運量約30萬人次,以約5%的公交車輛數承擔了全市公交客運總量的13%,截至今年6月30日,開通運營以來累計客流達9.39億人次。
獲得三個“全國第一”:一是將高架車道與地面車道、隧道與橋梁、快速公交與普通公交有機組合,創(chuàng)下全國第一個多形式組合的BRT。二是1號線從第一碼頭到集美大橋采用高架橋形式,解決了在繁華鬧市區(qū)BRT與其他車輛、行人相互干擾的問題,保障了行車通暢,破解了混行難題,創(chuàng)下全國第一個實施高架橋的BRT。三是優(yōu)化公交線路,增設鏈接線,把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線路匯集成網,創(chuàng)下全國第一個一次成網的B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