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不能兩全。陳俊峰的老家在江西,正在準備高考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均由妻子照顧。“我們在工地上的人,說回家,就是一晚上,隔天馬上就得走。沒什么時間陪伴家人,一直是我心中的遺憾。”陳俊峰說。
今年“五一”,陳俊峰和廣大地鐵建設者依舊沒能休假,全身心地投入到廈門軌道交通事業(yè)中,為的是圓市民一個地鐵夢,為的是人們乘坐便捷軌道交通出行時的那一抹微笑。
“地鐵醫(yī)生”
不僅看“外傷”
還要聽異響聞異味
聲音
黃輝靈
高崎運用庫檢修工

地鐵列車運行攸關(guān)每個乘客的人身安全,列車檢修工作絕不容許存在輕視、疏忽、僥幸的心理,必須嚴格按照程序?qū)λ许椖窟M行檢查,哪怕是一顆螺絲都不能放過。作為一名地鐵列車檢修員,不僅要具備顯微鏡一樣的功能,把隱藏的安全隱患及時找到,也要像醫(yī)生一樣具備高超技術(shù),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地鐵風馳電掣地穿梭在城市中,安全運行的背后,離不開地鐵檢修工人的保駕護航。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地奔波在一線,對車輛進行檢查維護,為地鐵的每一次出發(fā)和到達“把脈”,用執(zhí)著與堅守當好“地鐵醫(yī)生”。
由于地鐵運營的特性,檢修工作必須在載客運營結(jié)束后,即晚上11時至次日凌晨3時開展。夜深人靜時,身著工作服的檢修工人,孤獨地在鐵軌上攀爬著、行走著,保持著緊張有序的工作節(jié)奏。
凌晨3時,高崎運用庫內(nèi)依舊燈光通明,列車充電的嗡嗡聲、檢查車輛時工具的碰撞聲以及喇叭發(fā)出的通知聲交織在一起,凌晨的車間里并不冷清,而是十分熱鬧。許多地鐵列車有序地匍匐在車間軌道上,等待著“地鐵醫(yī)生”黃輝靈的“體檢”。
“地鐵一號線的列車停運以后,陸續(xù)會有10列列車開進這個車間。”據(jù)黃輝靈介紹,地鐵1號線共建有兩個運用庫,分別位于高崎和廈門北內(nèi),它們承擔著車輛存放、例檢、月檢、運用整備等功能。
地鐵列車日檢內(nèi)容分為5大項——車體、車頂、車底、客車室以及司機室。他們需要先在熄火狀態(tài)下做無電測試,后在啟動狀態(tài)下做有電測試。檢查車輛轉(zhuǎn)向架、牽引、制動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觀察車體的外觀、漆面是否破損也是日檢的重點。Pis系統(tǒng)(乘客信息系統(tǒng))、電子指示和車輛自動門的情況、車輛內(nèi)部座椅、扶手環(huán)和車門緊急開關(guān)也都是日檢的必檢項目。
記者看到,在一條近2米深的溝槽上,停著一列已下班的地鐵列車,檢修人員正在進行細致的檢修工作。“我們一個班組6個人,下午5時就上班做前期準備,一個零件一個零件、一輛車一輛車地檢修下來, 一直要忙到次日3時許,才能完成全部檢修工作。”黃輝靈告訴記者,為保證地鐵安全運行,地鐵1號線的“體檢”不斷 ,特別是每逢重大節(jié)假日,車輛段都會提前安排所有車輛,在日檢的同時,分批進行重要部件的普查,確保車輛以最好的狀態(tài)進入節(jié)假日運營。
打開手電筒,彎著腰慢慢前行,黃輝靈不時抬起頭,檢查列車車底的各個部件,小到一顆螺絲,大到整個模塊,他都要拿手電筒照一照或者用手摸一摸,檢查螺栓緊固件有沒有松脫,查查減震器是否漏油等。118米長的列車,一個晚上經(jīng)常需要跑幾十個來回,對于一列地鐵列車的“體檢”,大約需要40分鐘到1個小時。
“我們?nèi)諜z主要是靠目測和觸碰,所以基本功必須要扎實,還要有豐富的經(jīng)驗。”黃輝靈說,“作為一名‘地鐵醫(yī)生’,不僅要看外傷,還要會聽異響、聞異味、測內(nèi)傷。別小看一些小毛病,如不及時解決,就有可能造成大事故。所以不能掉以輕心,任何一項檢查都要認真細心、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讓黃輝靈練就了“火眼金睛”,有著望聞問切的本領,在用手電筒照著各部件檢查的過程中,一個小小的螺絲松動,他都能一眼看出來。“列車檢修要求故障不過夜,所有故障必須在列車回庫檢查時當晚解決,保障第二天每列列車試運行的安全性能。”
當然,地鐵檢修員的工作沒有法定節(jié)假日,節(jié)假日輪到哪個班值班,相關(guān)人員就必須待在崗位上。“只要地鐵還在線上行駛,我們的工作就要繼續(xù),節(jié)假日和平時一樣無縫銜接。不過家里人都理解我,我們這個崗位得守護地鐵安全,離不開人。”黃輝靈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