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梟(6000年前紅山文化時期)
收藏館:省源古歷史博物館
我身高約40厘米,來自距今6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時期。我原來流傳在內(nèi)蒙古赤峰草原上。
它是館藏精品
白玉御題薄意山水帶蓋貫耳扁瓶
收藏館:廈門市博物館
我通高20厘米,口徑6.1厘米,底徑7.1厘米,可是由新疆和田玉雕刻而成。我的肚子上還有畫與詩。瓶腹一面是西湖十景之“曲院風荷”,兩位雅士端坐飲茶賞景,上方是乾隆皇帝恭錄前人古詩的御題。另一面則是西湖十景之“柳岸聞鶯”。
這曾是清廷內(nèi)的玉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林爾嘉裔孫林慰禎代表家族將林爾嘉留在鼓浪嶼的大量書畫、玉器等藏品捐獻給了廈門市政府,這批玉器從此被廈門市博物館收藏,成為珍貴的藏品。
漲知識廈門還有這么多“寶貝”
石器類
別看它普普通通,但距離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3500多年了,是青銅時代的石制兵器。認真看,你會發(fā)現(xiàn)它造型新穎,工藝精致且別具一格。它可是在廈門出土的寶貝喲!
身份ID:
青銅時代浮濱文化石戈(同博收藏)
陶器類
“圓鼓鼓的大嘴,胖墩墩的三只腳”,這是做什么用的?它叫陶鬲,是古人用來煮飯用的炊器。
身份ID:
商代陶鬲(廈博收藏)
瓷器類
乍一看,喲!這花盆還真是與眾不同。沒錯,這對花盆可是清朝皇家花園所使用的,看看它外表通體的明黃色,配上精細的花紋,可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中能看到的。
身份ID:
大雅齋款粉彩瓷花盆(廈博收藏)
銅器類
樣子像只“勺”,質(zhì)地卻是銅。它可是一只熨斗。漢唐時期,人們在熨斗里盛上熱水用來熨燙當時流行的絲織品。看這個造型別致的“奢侈品”,就說明當時的古人活得有多“講究”了。
身份ID:
銅熨斗(華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