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熊貓吃的竹子要先摔裂,還要制作特別的窩窩頭
為大熊貓清理完糞便,志愿者們開始在專業(y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為它們準備食物。志愿者們首先要摔竹子,“把竹子摔裂了,大熊貓才好咬開”。摔好了六七根竹子,廖澤楷抱成一捆,送到指定地點,前后共送了三趟。“兩三米長的竹子,空心倒是不會太重。”準備好食物后,大熊貓才被從房間里放出來。
大熊貓的食物可不只有竹子這么單調(diào)。上午吃了竹子做主食,下午,大熊貓就要吃竹筍條、窩窩頭、蘋果等點心。志愿者們給大熊貓喂食時,大熊貓待在房間里,兩只前肢搭在圍欄上,才能拿到點心吃。
廖澤楷說,竹筍條剛遞到大熊貓的嘴邊時,它的左前爪就接過去了,立馬“吧砸吧砸”吃起來,“吃得特香”。大熊貓的憨樣惹得志愿者們心癢癢的,都想摸摸它們,但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志愿者們是不能摸大熊貓的。
有名志愿者正等著大熊貓在圍欄上搭爪子,但它因為嘴饞,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掌,輕輕地拍了一下志愿者拿著竹筍條的手,雙眼還直勾勾望著竹筍條。這讓其他志愿者羨慕不已,“我們不能摸熊貓,結(jié)果熊貓來摸你了”。朱洛漪說,她還看到有趣的一幕,一只四掌著地的大熊貓在扭屁股!
工作人員解釋,有些剛從動物園來的大熊貓,仍習慣性地以為扭屁股才有點心吃。給大熊貓喂完點心后,志愿者們回基地做窩窩頭。大熊貓吃的窩窩頭用大豆、大米、玉米、雞蛋制成,對于食欲不振的大熊貓,還會特別加入竹子。志愿者們把窩窩頭做成三角形,喂食時,根據(jù)每只大熊貓的食量,準備不等量的窩窩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