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疫情要及時調整狀態(tài)。
臺海網(wǎng)9月28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不少人的生活節(jié)奏。不論是隔離還是居家辦公或上網(wǎng)課,都可能產(chǎn)生心理反應。思明區(qū)政協(xié)委員建議市民,可以一方面從官方媒體了解信息,多學習科學知識,甄別各類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多與外界線上溝通、居家運動等方式紓解情緒、強身健體。
正視心理變化 加強常識學習與傾訴溝通
廈門仙岳醫(yī)院副院長陳進東說,面對疫情出現(xiàn)心理反應是正常的,應當正確認識到疫情對工作生活造成的影響,同時通過增加常識的了解,理性對待不良信息,避免過度擔心。針對隔離人員,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等渠道,多溝通、多傾訴。在減少社會交往的同時,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不良的生活狀態(tài)帶來不良情緒。
思明區(qū)政協(xié)委員呂韶風提出,面對多種信息時應當多了解科學常識,從多角度看待問題避免陷入糾結。同時,堅持少外出,如需外出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勤通風,做好防護。珍惜宅家的機會,好好和家人相處。
緩解緊張關系 給予孩子更多空間與包容
防疫一線工作者也需要心理輔導。陳進東和呂韶風建議,一線工作者應避免把不良情緒帶入工作,一旦出現(xiàn)不良情緒,可以求助專業(yè)人士,或者暫時退出相關工作,調整狀態(tài)。如果出現(xiàn)體力不支應及時請求換崗,避免過度勞累帶來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作為志愿者應當保持平和心態(tài),避免與人沖突。
居家要避免親子關系緊張。陳進東建議家長和孩子多溝通,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間,并注意保護孩子的隱私。在特殊時期,對孩子的錯誤可以適當容忍,對孩子的改變應當及時肯定。呂韶風建議,家長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運動,增加親子互動。
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存在信息不通暢、購買物資能力弱等特點。陳進東建議及時做好藥物和生活物資支持,子女要多給老人打電話,多溝通解釋,讓老人心安。
【市民有話說】
上期話題《倡導全社會參與 推進虛擬養(yǎng)老院建設》
沈女士:打造一個大平臺,整合資源服務老人很有必要。
呂先生:上門服務需要完善實施細則,避免不必要的矛盾、糾紛。
(文/記者 戴懿 圖/郭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