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6月5日訊 4日,廈門海滄享德立臺姓氏源流文化傳習中心在海滄東嶼柯氏家廟享德堂正式揭牌。由海滄東嶼柯氏一族自發(fā)動員成立的這一傳習中心中心,將以家廟宗祠為基點,挖掘古建筑文化內(nèi)涵,弘揚家風家訓,舉民間之力,留存海滄文化記憶。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林曉峰,海滄區(qū)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歐陽麗娟,海滄區(qū)政協(xié)副主席陸曉紅,海滄區(qū)文化館館長黃達綏等共同為傳習中心揭牌。
廈門海滄,自古人杰地靈,文化歷史底蘊深厚。東嶼柯氏第九世裔孫柯挺,號立臺,是科舉時代海滄首位解元。他在明萬歷庚辰年間中進士,初授南樂縣令,后擢陜西道御史,轉(zhuǎn)湖廣道御史,旋督南京學政,足跡遍及中國多個地區(qū),在民間被稱為“七省巡按”。

據(jù)史料記載,柯挺其人為官剛正不阿,敢于直言,清正廉潔,關心百姓的疾苦,并且文武雙全,既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又有平定兵亂的謀略??峦Σ粌H是一個好的官員,還以教化地方作為其終身的事業(yè)。他在任南樂縣令期間修建南樂文廟,鼓勵地方形成好學讀書的風氣。
柯挺還特別注重人才,提攜后進。他鑒拔的人后來大多成為名士,其中最為亮眼的一人為南京禮部左侍郎朱之蕃,是明萬歷二十三年科舉狀元,探花顧起元也是他培養(yǎng)出的佼佼者。除了以國家官員的身份教化百姓外,柯挺還作為家族精英和地方鄉(xiāng)紳積極參與和引導家族和地方公共事務,如首倡并發(fā)動族人在海滄東嶼村與石塘村之間修建石橋,使一水之隔的兩村可以互通便利,充分發(fā)揮其作為地方紳士在主導地方公共事務上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