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
年輕主力釘在一線
創(chuàng)下交房雙百紀錄

▲“釘子兄弟”(右一林梓煜 ) (右二黃鉦天 )沉下心來入戶解決問題。
今年以來,征地拆遷全面提速,再加上一度來勢洶洶的疫情,搬遷交房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即便是這樣,指揮部依舊創(chuàng)造了50天完成洪水頭社100%交房,50天完成下湖七組(仙岳路以北)100%交房的好成績。
這其中,指揮部里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青年,成為了主力軍。他們發(fā)揚了釘釘子精神,用真心、下真勁、動真情,用實際行動贏得老百姓的支持與理解。
頂著烈日,冒著酷暑,盯目標、盯任務(wù)、盯事情……由于分工明確、入戶工作扎實,90后青年黃鉦天、林梓煜被大家稱為“釘子兄弟”。在交房攻堅期,這對“黃金搭檔”,發(fā)揮了不小的作用。他們沉下心來做事,始終站在居民的立場上思考問題,用情用力做好群眾工作。疫情期間,指揮部貼心地組建房東微信群,幫助還未搬離的住戶以及租戶尋找房源,對于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黃鉦天甚至主動幫忙搬家。
年輕的90后,為何能與七八十歲的老人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林梓煜有一個訣竅——多跟家里的長輩聊天。“只要我們站在居民的角度,設(shè)身處地為他們考慮,以‘假如我是被拆遷戶’的思維方式入戶工作,就能融入他們,消除他們對政策的誤解。”他說。
這個“學(xué)霸”團隊還善于歸納總結(jié)——每次入戶,他們都會詳細記錄,梳理問題,形成表格,當(dāng)天研究討論解決辦法。單單下湖七組(仙岳路以北)項目,50天內(nèi),就梳理了50多張表格。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而在拆除現(xiàn)場,始終能看到95后“小將”孫梁煒的身影。為了保證“即交即拆,即拆即平整”,他日夜堅守一線,即使在惡劣天氣也堅守工地,保障拆除工作有序有力推進,1.90米的身高成為了拆除現(xiàn)場一道風(fēng)景線。
與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正是這樣一群吃苦在前、沖鋒在前的青年,推動征遷工作勢如破竹,推動一批安置房等民生項目順利動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