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抹香鯨標本被吊車吊起,之后被放到平板車上。 (陳南君 攝)
臺海網(wǎng)5月24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電影《大魚海棠》里鯤可化鵬而飛,最近廈門也有一頭大鯨魚(鯨是哺乳動物,并非魚類,但俗稱鯨魚)“飛”起來了,還能“游街穿墻”。5月21日,集美大學將一個長12.6米、重3噸的抹香鯨標本從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的鯨館,成功搬遷至約2.5公里外的新校區(qū)中山紀念樓三樓自然科學館。
要把一個長12.6米、重達3噸的“龐然大物”搬遷至2.5公里之外的另一棟樓的三層,又要保持其完整性,難度十分大。搬遷第一關(guān)、也是最難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把標本從鯨館搬出來。據(jù)了解,30多年前是標本做好了才蓋的鯨館,現(xiàn)在標本要出來就難了。好在去年,集大就未雨綢繆,擴建了鯨館的門。
當天早上9點多,工作人員現(xiàn)在用千斤頂在標本基座下裝了小滾輪,不過,由于抹香鯨體形太長,在推動出門過程中會出現(xiàn)小幅擺動,如果鯨魚頭位置低了、尾巴就會翹太高出不了門,如果頭抬過高,連頭都出不來,且會損傷鯨魚標本表皮。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一次次調(diào)試,前后用了近兩小時才把標本挪出來。
標本“出門”后,問題又來了。門外與旁邊建筑形成一個直角,且周邊有許多樹木,道路狹窄,平板車只能在遠處的空地上等著。為了不破壞樹木,工作人員用吊機把標本吊到比樹木還高的空中,但由于空間狹小,吊車無法吊著12.6米長的標本轉(zhuǎn)向,標本被困住了。校方只能臨時又增派了一部吊車“接力”把標本吊裝到平板車上,此時已接近下午2點。
而后,鯨魚標本坐著平板車“游街”,前往集大新校區(qū)的自然科學館,交警也到現(xiàn)場維持道路秩序。
鯨魚標本的體型巨大,無法搬進中山紀念樓大門,工作人員提前在三樓的背面鑿出一個2.8米高的門洞為其開路。但標本加基座有3米多高,工作人員現(xiàn)場花了一個小時加工基座,使其降低50厘米,并給基座裝上小滾輪,吊機仔細地將鯨魚送上三樓,大家合力一點點將其挪進場館。當天下午5點多,鯨魚標本終于在自然科學館安家。
鯨魚標本順利喬遷新居后,廈門水陸生物研究院的修復(fù)專家們就著手開展修復(fù)工作。
等鯨魚標本修復(fù)好后,集大將逐步對外開放參觀,讓大家一睹巨鯨雄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