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新機場土石方運輸通道正式啟動清表。(吳善營 攝)

▲內厝一線干部在田頭與農民攀談。 (吳善營 攝)
臺海網(wǎng)1月18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昨天早晨8時,伴隨著從鴻漸山麓拂來的絲絲寒風,三臺重型機械和數(shù)十名身著迷彩服的黨員干部,挺進位于翔安區(qū)內厝鎮(zhèn)東燒尾的一處農地里。當挖掘機強勁的鐵臂掘起第一鏟土時,興奮的歡呼聲瞬間從現(xiàn)場的人群中爆發(fā)出來。
這是廈門新機場土石方運輸通道正式啟動清表的時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擦去汗珠的內厝干部們低聲私語。而被外界公認的是,在接下來新機場大規(guī)模的建設中,這條道路就是最重要的“輸血管道”,也是整個建設進程的“生命通道”。
為了這一刻,內厝的許多干部已經埋頭奮戰(zhàn)了15個日夜,在他們“坐不住”“等不得”的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中,是省市重點項目征地又一次被刷新的“內厝速度”。
盡管天氣很冷,但挽起褲管踩在田地里的他們,心頭卻炙熱無比。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發(fā)出的“加大曬的力度、加快趕的進度”活動動員令,時刻響徹在耳畔。
奮力打拼
實現(xiàn)新年開門紅
早晨大山邊上的田野,打破了往日的沉寂。從豎立在東燒尾田邊的一張碩大的工程平面圖,就可以看出從昨天開始便如火如荼的建設現(xiàn)場,與遠在大海之濱的廈門新機場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
平面圖上,深紅色的廈門新機場土石方運輸通道,像一條長長的大型輸血管,穿山越嶺,最后輾轉通往大海。據(jù)悉,接下來新機場大規(guī)模施工之后,大部分的土石方都要經由這條通道進出,也就是說,沒有這條道路的打通,新機場建設就會被擱淺。
其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內厝鎮(zhèn)的干部哪會不知道?然而,被許多外人認為無法攻克的現(xiàn)實難題也擺在他們的面前。
運輸通道內厝轄區(qū)就長達6.99公里,這一線性工程,橫穿該鎮(zhèn)的黃厝村、鴻山村和獅子山林場,而其中需要征用的土地還包括十余個二手承包地。
全線征地170畝,歷時15天!一個新的“內厝速度”,就是在這樣的難題前悄然生成。干部們說,這是在新年伊始,通過自己的打拼,實現(xiàn)的第一個“開門紅”。
一位村民說,東燒尾好久沒有這么熱鬧了——除了推進通道建設的工程人員,還有許多帶著對未來生活充滿期許前來“圍觀”的群眾。內厝征拆指揮部總指揮、翔安區(qū)政府副巡視員陳春夏也在田地里與農民們攀談,“我們不僅要做到征地快速,還要將心比心。”事實上,對于他的征拆理念,內厝鎮(zhèn)的干部們早已了然于胸——速度的背后,無疑是群眾訴求這一基本立足點。
“內厝速度”產生的根源,其實就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