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2月6日訊 據海西晨報報道 “12·4”國家憲法日,中國長安網“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法治中國進程難忘故事”直播走進了思明法院。幾個不同鏡頭串起了思明法院的獨家故事,全景展現(xiàn)了思明法院在“首敲法槌”精神引領下,敢為人先的司法改革和“思法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直播吸引了全國135萬網友在線觀看,獲贊100多萬次,思明法院實力“圈粉”。中國大陸法院“第一槌”的故事引發(fā)了網友關于司法改革的熱烈討論。直播前后,由思明法院干警們演繹的阿卡貝拉歌曲,也讓網友看到了新時代法院人的朝氣與活力。

主播在法槌園介紹中國大陸第一槌。
鏡頭1 法槌園
法槌設計融入傳統(tǒng)文化
直播的鏡頭首先定在了思明法院的法槌園。對思明法院而言,這一法槌意義深遠。2001年9月14日,時任思明區(qū)法院院長的陳國猛在開庭審理一起刑事案件時,敲響了中國大陸法院的第一槌,結束了過去法庭出現(xiàn)狀況時法官只能采取提高音量、拍桌子等方式維持秩序的歷史。
“第一槌”由思明法院自主設計。“法槌上部,是中國傳統(tǒng)神話中象征著公平正義的神獸獬豸,也就是獨角獸。傳說中,當人們發(fā)生糾紛的時候,獬豸能明辨是非,將它頭上的獨角頂向無理的一方。這一設計,寓意對中華傳統(tǒng)法律文化的傳承……”隨著鏡頭的推移,主播詳細介紹了法槌的設計理念。
200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fā)文規(guī)定,全國法院統(tǒng)一使用法槌。經最高人民法院修改并推廣,全國法院也有了統(tǒng)一的法槌樣式。法槌設計簡化,但仍保留了思明法院“第一槌”的主體造型。雖然第一槌已不被用于庭審,但被收錄珍藏于中國法院博物館,成為司法改革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第一槌”的印記深深烙在了一代代思明法院人的心里。在改革創(chuàng)新這條路上,思明法院越走越遠、越走越快。近年來,借助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審判改革和法院各項工作的開展,思明法院先后獲得了全國優(yōu)秀法院、全國模范法院等榮譽,也涌現(xiàn)了一批先進典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