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家風廊
走進鳳山社區(qū)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溜長達120多米的彩繪墻,都是由鳳山小學的學生原創(chuàng)的,畫的是“我心中的鳳山”系列主題。內(nèi)容豐富多彩,有描繪鳳山美景的,有刻畫就讀學校的,有把自家房子或鳳山古厝畫進彩繪的,還有描畫快樂學習生活的等等。
再往上走,可以看到地上刻有二十四孝的石雕,彰顯的是孝老愛親的社區(qū)文明氛圍。抬眼瞧,一個古香古色的閩南風格走廊屹立于前,這就是值得大家重點駐足細看的“家風廊”了。
先觀整體建筑,書香風格濃郁,映襯著鳳山社區(qū)“詩書傳家”的濃厚氛圍。再看整個家風廊共用了8塊仿古展板,展示鳳山蘇氏家風家訓及其發(fā)脈繁衍的故事。
前面四塊仿古展板:
第一塊:128個字的“蘇氏家訓”是整個家風廊的核心,這是鳳山蘇氏子孫都始終遵守并代代相傳的家規(guī)家訓。
第二塊:“入閩始祖”蘇益,開了同安蘆山堂一脈,鳳山的蘇氏宗親都是他的后裔。
第三塊:“家族榜樣”蘇紳,他是蘇益五世孫、中世紀著名科學家蘇頌的父親,不僅博學多才,還屢任要職,他治家勤勉,在教育兒孫上花費大量功夫,總結學習家訓傳世。在他的影響下,之后72年時間內(nèi),他們家就有10人考中進士,因此擁有“五世登科只一家”的美譽。
第四塊:“民族英雄”蘇緘,他是蘇紳的弟弟、蘇頌的叔叔,他在邕(yong)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西南寧)擔任知府時,為抵抗交趾(即古時越南)入侵,一家36口都為國殉難了,當時震動朝野,宋神宗聽聞后也哀傷悲嘆,連飯都吃不進去。這樣的英雄事跡,不僅激勵著蘇氏子孫,也感染著很多人,據(jù)說同安、金門、廈門等地城隍廟,祭拜的都有蘇緘。
來到家風廊的中間處,抬眼前望,有個亭子,名為“賢雅亭”,取“賢雅”寓意鳳山這里人杰地靈,是賢雅輩出的風水福地。再看另一邊墻上,是延續(xù)過來的彩繪墻——“我心中的鳳山”。
沿著家風廊繼續(xù)往前走,是家風廊另外4塊仿古展板內(nèi)容。
第一塊:鳳山蘇氏最出名的先賢蘇頌。他是蘇紳的兒子、蘇益六世孫??v覽蘇頌的一生,他,既是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史學家,更是當時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在天文、醫(yī)藥、機械等領域都為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了多項世界之最,被譽為“中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蘇頌教育子孫有四個要旨:一是重視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提倡終身學習;二是道德先于文華,行完學富;三是倡導身教重于言教;四是持家以孝,治事以公。這些教誨傳承到現(xiàn)在,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第二塊:講述蘇宋杰和蘇文煥兩位蘇頌后裔的故事,詳細介紹了蘇氏是什么時候、從哪里遷到青礁和貞岱的。
第三塊:講述鳳山開基始祖蘇崇緒、及其六世孫蘇尚斌的故事。蘇崇緒是蘇益二十四世孫,蘇頌十九世孫,蘇文煥九世孫。明朝成化年間,遷徙到鳳山社,開基鳳山,繁衍后代。
鳳山自古出了很多名人,其中也有不少蘇氏宗親。蘇尚斌是蘇崇緒第六世孫,清乾隆十五年文科舉人。中舉后,蘇尚斌在宦海生涯里不斷升遷,后來任職臨清知州(現(xiàn)在的山東臨清市)。歷史有載,蘇尚斌在臨清當官是有口碑的,是一個對自身要求極嚴、愿把百姓放在心上的清官,把當?shù)厥聞找蔡幚淼煤芎谩,F(xiàn)在的鳳山下大厝,就是他回鄉(xiāng)建的。
第四塊:講述蘇崇緒后代入臺,蘇清進回鄉(xiāng)謁祖的故事。鳳山地理,前頭是海。明末清初年間,蘇崇緒的后裔中,也有人帶著鳳山本地官林庵的保生大帝香火,入臺灣遷到臺南市佳里區(qū)海澄里開基。幾年前,臺灣蘇姓同胞蘇清進,還回到鳳山,拜謁萬善堂,認祖歸宗,是第一個返鄉(xiāng)謁祖的臺灣鳳山蘇氏宗親。從2016年開始,鳳山社區(qū)會舉辦一年一屆的萬善堂文化節(jié),旨在“傳承家風家訓 弘揚樂善好施美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