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新陽大道施工現場。鄭偉明 攝
猴年春節(jié),海滄區(qū)各級干部紛紛主動放棄休息,投身工作一線搶“頭彩”,全力推進工業(yè)生產、重點項目建設和征地拆遷等各項工作,在新年一月“開門紅”的基礎上,再創(chuàng)佳績。
《海滄周報》記者 周舟 藝萍 欣琳
通訊員 林兆升
征遷工作不停滯
入戶拜年加強溝通
完成征地180余畝
正月初五,在全市最大的整村拆遷村——東嶼村,征遷干部們挨家挨戶向村民們拜年,拉家常、做工作。不久后,軌道交通2號線將從這里延伸,為島內外居民鋪開便捷生活的新篇章。
今年春節(jié),海滄區(qū)征地拆遷工作開足馬力,完成征地180.627畝,交地107.558畝,拆遷2.36萬平方米,封閉計劃外項目3個。
數據背后是良好的征遷工作態(tài)勢。猴年開春,海滄區(qū)各街道各部門采取走訪慰問、入戶拜年等方式,加強與被拆遷戶的溝通交流,確保節(jié)日期間工作不停滯、不斷檔。工作人員還創(chuàng)新征遷機制,建立起“一線工作四項機制”,即現場推動機制、分工協(xié)作機制、預審會審機制和駐點辦公機制,為征拆工作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障。
重點項目不停工
生產景象一如平日
力爭保質保量完成
正月初四,記者來到長塑實業(yè)集團的生產車間操控室,只見工程師們隔著玻璃嫻熟地操作著生產設備,監(jiān)控生產作業(yè)情況,生產線上的透明薄膜在一道道工序間高速“穿行”。據介紹,此類薄膜全自動化生產線大大節(jié)約了人力,每條生產線只需5名至6名操作員,少量的人力投入就能確保春節(jié)期間保質保量出貨。
作為全球第三大的薄規(guī)格鋁箔生產商,廈順鋁箔在春節(jié)期間的生產場景也與平日無異。記者在車間內看到,所有軋機不停地轟鳴,數十名工人各司其職,幾十卷1.8米寬的鋁箔新鮮出爐,被井然有序地堆放在車間內。據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春節(jié)期間,車間一天的產量約為170噸,所有生產線開足馬力,向2016年首季度“開門紅”沖刺。
重點項目建設工地,機器轟鳴過大年,春節(jié)期間不停工已成為常態(tài)。正月初四上午,天空飄雨,100余名沒回家過年的工人早早來到馬鑾灣南側護岸及新陽大道工程現場,投入到緊張的作業(yè)中。作為馬鑾灣新城重要的交通動脈和景觀大道,這里將建成40萬平方米的岸線景觀帶和全長5100多米的新陽大道,項目將力爭在今年7月份完成。
節(jié)慶活動樂不停
既有口福又飽眼福
接待游客54萬人次
春節(jié)期間,海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海滄花燈會、2016海投中國年、石室禪院撞鐘祈福、青礁慈濟祖宮乞龜廟會、天竺山首屆春季森林文化旅游節(jié)……游客在海滄享受了一個具有濃濃年味而又與眾不同的新春佳節(jié)。
大年初一上午,青礁慈濟宮正門口的廣場上,一只由6.6萬斤大米推砌而成的巨型米龜正在接受揭彩點睛,吸引了各地信眾前來點香祈福。
“乞龜”是閩臺地區(qū)流傳久遠的傳統(tǒng)民俗,寓意著平安、富貴。用來制作米龜的大米全都是由社會團體和愛心人士捐贈,元宵過后,這些大米將被贈送給福利院、貧困家庭和紅十字愛心超市。
日月谷溫泉度假村景區(qū)內,一場美食嘉年華正火熱進行中:年貨一條街里商品琳瑯滿目,地道粵式佳肴讓市民游客大快朵頤,精彩的“川劇變臉”表演讓食客既享口福又飽眼福。
據統(tǒng)計,春節(jié)七天,海滄區(qū)共接待游客約54萬人次,旅游收入2.6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9.71%、10.5%,其中,正月初三海滄達到整個春節(jié)假期的游客高峰,單日接待游客量為13.89萬人次,同比增長2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