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在集體生活中暢想未來
一樓的通道上,居民們搬來小板凳,搭起了簡易的“茶桌仔”,在滿屋的茶香中回憶往昔歲月;共用的洗手間里,大家一邊洗衣服,一邊聊天,暢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一到飯點,公共廚房里四五戶居民同時炒菜,切磋廚藝,分享菜品……這溫馨又和諧的“集體生活”如今在大同路145號之二天天上演。
在騎樓景觀綜合整治工作中,大同路的十余戶居民騰空了自家的房子,搬進了大同路145號之二的這處周轉(zhuǎn)房。鷺江街道、大同社區(qū)貼心地把原來的社區(qū)衛(wèi)生院“改造”成臨時周轉(zhuǎn)房,這也成了鄰居們共同的臨時家園。
“以前大家見面最多點個頭、打個招呼,現(xiàn)在生活在一起,聊天走動更方便了,彼此之間仿佛總有說不完的話。”居民甘碰戀感慨道,騎樓的改造似乎又把左鄰右舍帶回到往日互幫互助、和睦友愛的生活中。
鄰居們說,經(jīng)常都能聽到走廊盡頭的洗手間傳來“刷刷刷……”的響聲,這一定是甘碰戀在洗廁所。現(xiàn)在,鄰居們在打掃自己房間的時候,也都主動連走廊一起洗了。
不光這個大家庭的清掃工作大家爭著做、主動做。有趣的是,吃飯時光也變得更有人情味了——飯香溢滿走廊時,隨著各家菜品出鍋,一場分享會也開始了,這家蒸魚,那家炒肉,大家“通吃”,其樂融融。
對于不久后騎樓改造好的新生活,居民們充滿了期待。“老騎樓的房子漏水嚴重,遇到大雨要用五六個盆接水;自家也沒有獨立衛(wèi)生間,洗漱不方便……”甘碰戀說,“想著兩個多月后能夠住上干凈舒適、煥然一新的房子,心里說不出的高興,總之,感謝政府啊!”
【手記】
共同締造留住“時空密碼”
對于廈門市的居民而言,騎樓之于他們除了遮風(fēng)避雨之外,或許還帶有鄰里街坊之間的邊喝茶、邊講古的一幕。
業(yè)內(nèi)人士都知道,騎樓加固和維護遠比拆除重建費力得多,但在老城區(qū)有機更新的理念中,思明區(qū)堅持保留和修復(fù)騎樓這一獨特的建筑形式,是為了留下城市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使之成為市民懷舊的情感寄所。
在這次老城區(qū)騎樓景觀綜合整治工作中,因為有了共同締造理念的“催化”,保護騎樓不僅僅是為了懷舊,更是為了喚回騎樓下那風(fēng)雨無阻的悠閑,以及鄰里之間相互眷顧的信任與溫情,留住城市那段珍貴的“時空密碼”。
(來源:廈門日報)
(原標題:思明:整治騎樓景觀 留住城市鄉(xiāng)愁)
(原文地址:http://www.xmnn.cn/siming/jdgz/201512/t20151225_478493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