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嵩松
有人說,讀懂一座城市,必須輔以時間和空間的坐標。
2009年,大學畢業(yè)的我被分到集美區(qū)工商局工作。車子飛奔在集美大橋上,只覺得好長好長。仿佛自己在漂洋過海奔向一個遙遠而未知的世界,而那個吸引我留廈的溫馨小島卻離我越來越遠,失落的心情不禁涌上心頭。
就這樣,我開始了集美的生活。
集美,集天下之美!我實在不懂,美在哪里?帶著疑問,我開始用心品讀眼前的這座城。
我走進了集美學村。百年學村,有太多歷史的印記??傇诓唤?jīng)意間,就發(fā)現(xiàn)一處別致的建筑。怯生生走進去,生怕驚了流水;穿過高低錯落的亭臺樓榭,映入眼簾的是中西合璧的嘉庚建筑。哦,歸來堂,如此低調地隱藏在綠樹繁花里。我一個人靜靜望著嘉庚先生的雕像,看著老宅,想象著當年嘉庚先生回鄉(xiāng)的情景,不禁有些出神。
繼續(xù)前行,集美中學、南薰樓、龍舟池……嘉庚精神如暖流,深深滋潤著這片土地,形成集美特有的文化底蘊,并生生不息地傳承下去。在學村里轉了一圈,仿佛做了一個心靈SPA,有一種忘卻浮華的空靈之感。
我走進了集美新城。三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寂靜和荒蕪。 2010年2?月25日,集美新城奠基,新城建設正式拉開帷幕,幾十個工地同時施工,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時隔三年,氣勢恢宏的集美新城輪廓初成。杏林灣營運中心十幾棟商務樓巍然矗立,“運營海西、服務亞太”的定位令人振奮;對面是新的區(qū)政府所在地,包含市民中心、誠毅書城、誠毅圖書館、誠毅科技館、嘉庚藝術中心等,建筑是嘉庚瓦、燕尾脊,凸顯了嘉庚建筑風格,也把嘉庚精神蘊含在新城的每一個角落,成為一道亮麗的人文景觀。
三年多的時間,讓我讀懂了集美,愛上了集美。集美,因美而名,又在不斷充實著美的內涵。如今的集美,坐擁地理和交通的優(yōu)勢,既有老城區(qū)的寧靜安然,也有新城區(qū)的朝氣蓬勃;有工業(yè)區(qū)的熱火朝天,也有商業(yè)區(qū)的人聲鼎沸。集美,已從最初的一個小漁村,羽化成蝶。
集美,集天下之美,我終于讀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