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2】
好厝邊會所巧解“千千結”
在翔安區(qū)大嶝街道雙滬社區(qū),有一幢“會所”。會所內有兩間房,一進門的一間為辦公室;里間為糾紛調解室,一個長方形的桌子上規(guī)整地擺放著寫有大嶝邊防派出所、大嶝法庭、大嶝社區(qū)居民、特邀調解員等8個桌牌。這就是“好厝邊會所”。
“以前老百姓碰到糾紛,要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去跑,那我們這個會所就把各個部門的力量整合在一起,老百姓不用在各個部門之間疲于奔波?!毕璋矃^(qū)人民法院駐所法官陳其恩介紹說,最主要的一個特點是整合了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社區(qū)兩委,構筑一個化解社區(qū)矛盾糾紛的平臺,方便當事人就地解決糾紛。
據了解,雙滬社區(qū)“好厝邊會所”設立至今,成員單位、特邀調解員共調處群眾大小矛盾糾紛30起,提供法律咨詢200余人次,發(fā)生在雙滬社區(qū)的民事糾紛訴前調解和解達到95%,起訴到法庭的民事糾紛,調撤率達到95%,開庭審理的案件,簡易程序適用率達到100% 。
村民們高興地說,現在民風、村風好了,矛盾少了,“好厝邊會所”變成了群眾和政府共謀村居發(fā)展的“建議會”。如今,在翔安許多村居,“好厝邊會所”就如同一把把金鑰匙,將巧妙地打開老百姓的“心結”。
【元暉這么看】
大鍋飯
廈門日報記者 王元暉
蓮塘村那座在外人看來或許并不起眼的紅磚古厝,在當地的老人中卻很有名。
這是上個世紀人民公社食堂的所在地,每到飯點,村里不少人都有急匆匆地跑去吃“大鍋飯”的經歷;這也是現在“老人之家”的所在地,每到飯點,蓮塘的老人們還是會興沖沖地趕來分享“免費的午餐”。
同一個地點,演繹出的,都是吃飯的故事。只是,50多年前的大鍋飯,維系著“干好干壞一個樣”的消極情緒,注定無法久遠。而今天老人桌上的“大鍋飯”,折射出的是當地社會治理的變革,一定能贏得持久的掌聲。
蓮塘老人碗里的飯菜,很合他們的胃口。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不正是要求我們開動腦筋,想出更多的新辦法,讓更多的人像他們那樣眉開眼笑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