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
一個星期做一把弓
萬事開頭難。最開始,兩人連銼刀都不會拿,遇到技術問題就跑到家具廠請教木工師傅?!坝袝r候很泄氣,但是我們互相鼓勵,還是堅持下來了!”
黃泳淞、黃太極打造第一把傳統(tǒng)弓名為“羚羊”。為了“羚羊”,黃太極還進了醫(yī)院。原來,黃太極對弓的主材之一玻璃纖維過敏,導致全身紅腫、瘙癢,直到五六個月后才適應。
三年下來,黃泳淞、黃太極的傳統(tǒng)弓越做越成熟,一個月能做三四十把,成品率從最初的10%提升到97%。
在他們公司的制作車間,記者看到五六個工人在用銼刀等工具打磨和制作傳統(tǒng)弓。
據(jù)黃太極介紹,從選材到竹片磨平、對接,打磨玻片、和膠等,一把新弓制作完成必須經(jīng)過二三十道工序,制作一把弓箭起碼得一個星期左右。他手把手教工人,大概得三個月才能上手?!皩珳识纫蠓浅栏瘢瑢⒁粋€工人培訓成熟很不容易!”
【喜】
奧運季軍為他們點贊
因為弓箭,同樣是翔安小伙子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個人射箭季軍戴小祥和黃泳淞、黃太極也成了朋友。偶爾回家,戴小祥都會到他們公司去玩,對他們所造的弓箭,戴小祥也稱贊不已。
如今,公司漸漸走上了正軌,“市場慢慢打開,訂單基本不愁了,下一步我們該考慮如何提高效率,保質保量地完成訂單?!睂τ谖磥淼氖袌?,他們信心滿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