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美線和她的東寮豆干。朱毅力 攝
臺海網(wǎng)4月27日訊 據(jù)廈門網(wǎng)報道 說起新圩的美食,兩只手可能都數(shù)不過來,但要說哪道美食名氣最響,那肯定是東寮豆干,這種純手工做出來的豆干,不僅上得了普通市民的餐桌,還上得了各大酒店的筵席,非常搶手。不信?有時候,還得托關(guān)系才能買到呢。
東寮村制作豆干的歷史十分悠久,全村有近50%的村民以制作豆干為業(yè),他們的祖祖輩輩很多都做這一行,他們做豆干,不僅經(jīng)驗豐富,還有竅門呢。最重要的是,他們一直遵循老一輩“做豆干跟做人一樣,要實誠”的祖訓(xùn)。
蘇美線家的豆干遠(yuǎn)近聞名,以前,“豆腐西施” 的美名甚至還落到了她家。蘇美線說,雖然現(xiàn)在東寮豆干很出名,每天供不應(yīng)求,但村里人都不會因此偷工減料,誰都不想砸了東寮豆干的牌子。蘇美線說,要做出好豆干,好水、好豆那是少不了的,村里的一方水土造就了東寮豆干的好品質(zhì):水是天然的山泉水,豆是上等的好黃豆。隨后,泡豆、磨漿、蒸煮、成型,每一道工序都必須純手工操作,這樣做出來的豆干,不需任何調(diào)料,就有一股濃郁的豆干香味。
蘇美線說,正因為每道工序都需要手工,所以沒辦法批量生產(chǎn),這就造就了東寮豆干的緊俏。她說,村里有人曾嘗試過用機器生產(chǎn)豆干,但品質(zhì)差了很多。權(quán)衡利弊后,大家都放棄了機器,重新回到老祖宗的老技藝上來。
蘇美線說,東寮豆干的名氣還跟它的“結(jié)實”有關(guān),因為東寮人會盡量把豆干里的水分?jǐn)D掉,同樣大小的豆干,質(zhì)量比別人好得多,口感也會更好。
另外,在最關(guān)鍵的點鹵工序中,東寮人用的是純鹽鹵,且在整個制作工序中不摻入一點石膏,這保證了豆干的純天然。
純鹽鹵現(xiàn)在越來越不好找了,翔安最后的一個鹽場也快沒了,將來,他們不得不到更遠(yuǎn)的地方去弄鹽鹵。不過,東寮人表示,老手藝不能丟,再遠(yuǎn)也要去找純鹽鹵。
【小貼士】
東寮豆干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只要配上一點三層肉,再搭以微辣味香的古宅大蒜,一盤美味的豆干炒肉就可新鮮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