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嫂子合唱團”

▲孩子們學習拍胸舞

▲“孩子豎笛演奏隊”
臺海網(wǎng)2月2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沈曉麗 通訊員 楊保衛(wèi) 文/圖)位于廈門翔安一隅的新圩小鎮(zhèn),近日驚動了央視。2月13日,央視7套《鄉(xiāng)約》欄目組從北京千里迢迢趕來錄制節(jié)目,主題直奔新圩的“三子”以及“三子”背后的新圩小城鎮(zhèn)建設。
新圩“三子”,說的是新圩鎮(zhèn)的三張燙金文化民俗名片——— “漢子拍胸舞”、“嫂子合唱團”以及“孩子豎笛演奏隊”,當?shù)厝擞H切地稱它們?yōu)椤皾h子”、“嫂子”和“孩子”。
短短數(shù)年,新圩“三子”已走出廈門,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一個偏遠小鎮(zhèn),如何在數(shù)年時間里打造出三張文化燙金名片?帶著疑問,導報記者走進了新圩。
新圩“三子”都身懷“絕藝”
  一群種菜的農(nóng)民會跳舞,說的就是新圩金柄村的“漢子拍胸舞”表演團。 
金柄村的漢子大多會跳拍胸舞,一支30多人的拍胸舞表演團,聞名遐邇。這群漢子都是種菜的農(nóng)民,平時呼喊一聲,帶上唱片和擴音機,包車前往,不用化妝,表演服裝一穿,即使沒有音樂,原汁原味的表演也可讓人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如今,“漢子拍胸舞”已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表演團走向市場,成為廈門市慶典、酒店文藝表演、旅游營銷表演的經(jīng)典節(jié)目。
不僅自己跳,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群漢子還走進了課堂。58歲的拍胸舞團團長黃亦國,一有空,就到鎮(zhèn)里的中心小學,給30名有興趣的孩子授藝。他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將拍胸舞列入小學的興趣課,將來,更多的人到舞臺上展現(xiàn)獨具閩南特色的拍胸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