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過完彝族年集體出門打工
回憶起今年何時從老家出來,女工斗補莫友喝至今仍印象深刻。她告訴記者,他們是1月20日一行9個人一起坐大巴車來的。為了省錢,他們坐了三十幾個小時的大巴來到廈門。
1月底還沒過年呢,他們就出門了?“是的。”對于記者的疑問,許佳賞解釋道,每年過年這些采收工基本都到崗了,因為他們過的是彝族年。彝族年,也是彝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相當于漢族的春節(jié),普格彝族年一般在每年公歷的10月至11月?lián)窦张e行。
“過完他們的彝族年,12月底或1月底,工人們就來了,有人會在村里給他們提供住的地方。”許佳賞說,他底下還管著幾組采收工人,以四川人為主。
全國“遷徙”打工一年大概賺四五萬元
曲木也是許佳賞雇的采收工,平時一般在新店街道浦南社區(qū)采收胡蘿卜。他說,今年是他第二年來到翔安。
“我也是跟著老鄉(xiāng)出來的,我們那兒外出采收打工的很多,大家都是互相介紹來介紹去的。”曲木還說道,大概忙到四月底五月初,翔安胡蘿卜采收結(jié)束后,他準備和其他老鄉(xiāng)“轉(zhuǎn)戰(zhàn)”山東,去那里采收白蘿卜。計劃在山東從5月份干到7月份,然后再到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qū),干到10月初,他們就準備回老家過彝族年。
這是曲木去年的“打工行程”,今年他還想繼續(xù)這么干。他說,一年大概能賺四五萬元,但這也得靠運氣,有些老鄉(xiāng)只能賺一兩萬元。
記者詢問了其他采收工,有的選擇先回趟老家,7月份再到青島工地上打工,也有的選擇“轉(zhuǎn)戰(zhàn)”湖北采收菠菜,“打工行程”雖然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是最美、最樸實的勞動者。
(記者 陳曉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