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5月2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張順和 文/圖)提起文玩,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是筆墨紙硯、印章筆筒等等,知道“植物文玩”菖蒲的人恐怕不多。
其實,在廈門就有這么一群菖蒲的“粉絲”。昨日,廈門首屆菖蒲文化展在石鼓山亞熱帶花卉中心開幕,200多盆各有意境的菖蒲讓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不少廈門市民前來“嘗鮮”。
“植物文玩”清新雅致有意境
一叢叢清秀的小草,搭配上奇石、青苔、木座等,就形成了清新雅致的意境。
導報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根據葉子顏色或形狀差異,這些菖蒲也有著形象而好聽的名字,比如虎須、金錢、黃金姬、天鵝絨、銀邊等等。“都是玩家?guī)淼木罚蟛糠謥碜詮B漳泉龍一帶,也有部分是上海、蘇州等外地玩家。”這次菖蒲展的發(fā)起人之一、福建省亞熱帶植物研究所資深園林工程師沈清宇告訴導報記者,本想做成一個茶友交流見面會,但消息發(fā)出后,很多人感興趣,規(guī)模就自然而然大起來了。
沈清宇介紹,菖蒲很早就有歷史記載,但真正作為文玩是在唐宋時期,并在明清達到了鼎盛。后人根據宋代文豪蘇東坡詩文,演化出對菖蒲“忍苦寒、安淡泊,侶白石、伍清泉,不假日色,不資寸土”的風格界定,至今仍被大多數玩家認可。
據了解,目前玩家手中的菖蒲有野生和栽培兩類。野生菖蒲比較普遍,廈門島外一些山林中就可找到,不過,野生菖蒲在造型、意境上不足,大、粗、俗,缺乏文氣。栽培菖蒲就精致得多,更受玩家喜愛。